第10章 “總統”嚴家淦與馬英九(1)(2 / 3)

嚴家淦是怎麼住進這個豪宅的呢?

嚴家淦,號蘭芬,字靜波,1905年10月23日出生於江蘇蘇州木瀆。嚴家是木瀆的四大望族之一,清光緒年間嚴家淦的祖父嚴國馨(嚴選)買下了木瀆一幢占地約5000平方米、三進的大院,嚴家淦在這大宅院裏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如今嚴家淦的蘇州故居,稱“嚴家花園”,成為當地的旅遊景點。

1926年,21歲的嚴家淦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理學院化學係,原本想做一個實業家,陰差陽錯卻成為經濟專家、財政官員。1931年任京滬杭甬鐵路管理局材料處長。1939年調任福建省政府建設廳長、財政廳長。

1942年,正值抗日戰爭進入艱難時期,作為福建省財政廳廳長的嚴家淦,在福建廢除苛捐雜稅630種。他發現當地駐軍由於糧價飛漲,軍費買糧不夠半月食用,鬧著要增發軍費,與此同時當地農民繳納田賦,要用現金。於是,嚴家淦製訂了《田賦征實辦法》,對農民改征米穀,而把米穀直接撥交軍隊,取消一切臨時附加費,軍民兩利。“田賦征實”政策在福建實行之後,獲得良好效果。重慶國民黨政府的行政院政務處處長蔣廷黻和財政部長孔祥熙立即指示在全國實行“田賦征實”政策。嚴家淦因此第一次引起蔣介石的注意。

1944年12月,嚴家淦被調往重慶,任戰時生產局采辦處處長。1945年8月抗戰勝利,嚴家淦又代表經濟部和戰時生產局,首先飛往南京,協助何應欽辦理受降接收事宜。

1945年10月24日,嚴家淦奉命飛赴台灣,任交通部特派員兼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通處處長。嚴家淦來到台灣工作,跟1949年下半年國民黨在大陸戰敗時大批官兵退往台灣相比,算是先走一步。也正因為嚴家淦先走一步,在台灣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1946年,嚴家淦任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財政處長兼台灣銀行董事長,主管台灣財政。也就在這個時候,他作為台灣銀行董事長,遷入原日本株式會社台灣銀行“頭取”的官邸,成為這一豪宅的新主人。當時嚴家淦的許多親戚也隨他來台北,住在一起,吃飯時在官邸裏往往席開4桌之多。

1947年又任台灣省財政廳長。

嚴家淦主管台灣財政,一上手就遇到棘手的問題:在日本統治台灣時期,日本株式會社台灣銀行在台灣發行台幣。在結束日本統治之後,這種“日治台幣”當然應該廢止。可是台灣人一下子又無法接受國民黨政府當時在中國大陸發行的法幣、金圓券。嚴家淦先以台灣銀行發行一種台幣,跟“日治台幣”以一比一兌換。這樣一來,很容易被台灣民眾接受。台灣銀行在1946年5月22日開始發行這種台幣(人稱舊台幣),隻在台灣流通。

然而隨著國共內戰開始,國民黨連連敗北,大陸通貨膨脹越來越嚴重,法幣、金圓券嚴重貶值,造成台幣也大幅度貶值。另外國民黨在大陸吃緊,從台灣調運大批米、糖到大陸,造成台灣糧荒,物資短缺,物價飛漲。

嚴家淦為台灣省政府製訂“台灣省幣製改革方案”、“新台幣發行辦法”,在1949年6月15日以新台幣取代舊台幣,即以40000元舊台幣兌換1元新台幣。另外采取種種措施穩定台灣物價。國民黨敗退台灣之後,台灣的物價倒是日趨穩定,新台幣也抑製了貶值傾向,一直沿用至今。

嚴家淦治理台灣經濟有方。1950年初,45歲的嚴家淦升任“經濟部長”。1950年3月,改任“財政部長”,成為國民黨政府遷台之後的首任“財政部長”。他同時兼任台灣銀行董事長。嚴家淦這位化學係的畢業生,成為台灣首席“理財專家”,受到蔣介石的重用,前後兩度擔任“財政部長”達1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