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我又來到士林官邸,那個緊閉的大鐵門內正在大修繕。
據告,自從2008年國民黨執政之後,前往台灣旅遊的大陸客越來越多,而士林官邸是大陸客最有興趣的景點,強烈希望開放正房。何況宋美齡已經在2003年10月24日以106歲高齡病逝於美國,再也不可能來到正房。於是台北市政府決定修繕正房,待完工之後,將對公眾開放。
果真,2011年1月2日,正房的底樓對民眾開放。
在首次開放的儀式上,郝龍斌說自己當年對士林官邸與蔣介石充滿了敬畏。郝龍斌的父親郝柏村曾擔任蔣介石夫婦侍衛長達5年之久,郝龍斌人生中第一次穿西裝、第一次參加宴會,都在士林官邸,但是當時他也無緣進過正房。他回憶說,當年,宴會總是在官邸的網球場舉行,宋美齡先到場,與在座的媽媽們聊天。蔣介石則在席間到場,摸摸在場小朋友的頭,詢問孩子們在哪兒讀書、放假去哪裏玩。
我和妻在2011年10月12日來到士林官邸。
一位誌工擔任解說員。她非常熱情。趁著在正房門口等待的空隙,我問她,為什麼蔣介石會看中這裏,一住那麼多年?
她說,這裏在日本統治時代,原本是總督府園藝支所的用地,所以這裏花木茂密。正房就是園藝支所的“官舍”,亦即辦公樓及高級官員的住所。日本投降之後,這裏由士林園藝試驗分所接收,並在辦公樓附近興建了招待所。
她說,“蔣公”對風水很有講究,這裏三麵環山,狀如太師椅的椅背,表明有“靠山”,是所謂“藏風聚氣”的寶地。另外,三麵環山也容易守衛,比較安全。再說,整個園區古樹參天,群花競秀,何況又有現成的房子——官舍可供蔣介石夫婦居住,而招待所正好可以成為警衛部隊的宿舍。於是在對園藝支所的官舍進行修繕之後,“蔣公”就搬了進來。
我隨解說員步入正房。走過大型龍鳳根雕玄關之後,迎麵就是穿堂、門廳,在門廳之後則是小客廳。正房裏鋪著深紅色的地毯,據說這是宋美齡喜愛的顏色。這裏的家具大都是深褐色,以示穩重。
引人注目的是,正房裏掛著4幅大型國畫,皆出自宋美齡筆下。宋美齡對繪畫有很高的悟性和鑒賞力,從小就喜歡繪畫。在抗日戰爭期間,宋美齡經張群介紹,結識國畫大師張大千,向他學習國畫之技,大有長進。
來到台灣之後,宋美齡又拜黃君璧和鄭曼青兩位名家為師,黃君璧教她山水,鄭曼青教她花鳥。
士林官邸掛出宋美齡的大作後,有人懷疑乃鄭曼青代作。宋美齡聞言,借孔子誕辰,在士林官邸宴請台灣多位名畫家。宴畢,宋美齡當眾作畫,技藝非凡,流言自破。
小客廳是原來就有的園藝支所的官舍。蔣介石入住之後,很快就發現,客廳太小。尤其是外國元首來訪,隨員頗多,小客廳就顯得逼仄。於是在1952年對正房加以擴建,加建了一個大客廳,麵積400坪(約1300平方米)。大客廳裏布置了4個中西式會客區。在這個大客廳,蔣介石接待過越南前總統吳廷琰與阮文紹、韓國前總統李承晚等外國元首。1953年、1960年、1961年,蔣介石在大客廳分別會見當時擔任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威爾、副總統尼克鬆、副總統約翰遜。
有了大客廳之後,小客廳就成了蔣介石家庭聚會的場所。我在小客廳壁爐上方,看到蔣介石母親王采玉太夫人的油畫遺像,表示蔣介石對母親的懷念。小客廳裏還擺放著跳棋、圍棋、象棋。蔣介石常在小客廳裏與兒孫下跳棋、圍棋。宋美齡喜歡下象棋。小客廳也用做電影室,蔣介石夫婦常與親友、賓客一同觀看電影。士林官邸設有“電影科”,由3位職員負責放電影。據擔任過蔣介石侍衛長的郝柏村回憶,蔣介石喜歡觀看戰爭影片。
正館最裏麵是餐廳。餐廳裏有西式長桌和中式圓桌各一張,人少時蔣介石夫婦就在圓桌用餐。蔣介石夫婦平時吃得很簡單。
解說員特地把我帶到電梯旁,說士林官邸雖然隻有兩層,但是卻安裝了電梯。這電梯是在“蔣公”晚年患病時安裝的,那時候“蔣公”連走樓梯都感到吃力。
正房的二樓尚未開放,那裏是蔣介石夫婦的臥室、書房以及“戰情室”。
馬英九當年曾經去過正房的二樓,他回憶說:“我知道在上麵(二樓),還有一些早年的地圖,尤其是軍事的情勢地圖,這些讓我印象特別深刻。”馬英九所說的放著軍事情勢地圖的地方,就是“戰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