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3 / 3)

絲綢之路曾經遭遇“白龍之厄”麼?

白龍之厄

千姿百態的雅丹,具有極高的觀賞性,然而要親臨雅丹,卻極不容易,如白龍堆雅丹。白龍堆雅丹為羅布泊三大雅丹群之一,是中國最美三大雅丹地貌之最神秘的雅丹。它位於羅布泊東北部,是一片鹽堿地土台群,綿亙近百公裏,由於白龍堆的土台以砂礫、石膏泥和鹽堿構成,顏色呈灰白色,有陽光時還會反射點點銀光,似鱗甲般,故被古人將這片廣袤的雅丹群稱為“白龍”。從遠處望去,白龍堆就像一群在沙海中遊弋的白龍,白色的脊背在波浪中時隱時現,首尾相銜,無邊無際,氣勢雄偉。

由於當年地表經水侵蝕,溝穀遍野,白龍堆雅丹成為阻擋人們前往樓蘭的天然障礙。當年(漢書)就曾記載,由於白龍堆一帶地形險阻,輜重車輛無法通過,為“避白龍之厄”,後來新開北道,經伊吾、車師西行,繞過白龍堆,遂使絲路由二道變為三道。

即使在有寬闊平坦走廊的三隴沙雅丹地區,由於一排排雅丹的阻隔,車輛也隻能迂回繞行。據觀察,現代交通工具的汽車,在兩個小時行程中,裏程表隻顯示了11公裏的距離,與人步行速度差不了多少,而這11公裏路程,卻轉了186個急彎,平均下來,每兩分鍾要轉3個彎,地形之複雜,由此可見一斑。

《紅樓夢》中的通靈寶玉就是“天下第一石”麼?

通靈寶玉的傳說

長篇小說《紅樓夢)的第一回中,講了一個通靈寶玉的故事。傳說,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隻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隻單單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煆煉之後,靈性已通。

一日,一僧一道遠遠而來,生得骨格不凡,豐神迥異。此石不覺打動凡心,也想要到人間去經曆一番。那僧便將其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此石於是下凡成為賈寶玉。(紅樓夢》便是此石墜落之鄉,投胎之處,親自經曆的一段陳跡故事。石頭在凡間曆練之後,又回到原處。那麼,真的有傳說中的通靈寶玉麼?如果有,又在哪呢?

一石成山,色彩斑斕

在廣東省封開縣,有一塊大斑石,高190.3米,長1365米,寬達695米,被地質學界譽為“天下第一石”。大斑石是一個完整無縫的半球狀花崗岩體,一石成山,舉世無雙,堪稱國寶,遠遠看去就像一座挺拔的山巒。這不僅是中國,也是亞洲第一大石。被譽為“天下第一石”。

據考證,斑石形成於2億多年前的中生代,雖曆經億萬年的雨淋日曬,仍是完整無縫,外表層無風化。這塊古老的巨石比號稱“世界第一石”的澳洲艾爾斯“紅石”早已遍布縫隙洞穴,垂垂老矣。現在的斑石,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石”。

大斑石有一種樸拙大氣之美,獨石成山,卓爾不凡。當視線橫掃整塊石頭時,根本無法找到任何一道裂縫和接口。石頭的表麵有著一道道黑白相間的斑紋,從上而下,均勻地排列,既有一種藝術的裝飾美感,又有一種極富韻律的音樂節奏。

億萬年的天地造化,形成石之東坡及頂巔土層覆蓋,林木蒼翠;西坡光禿陡峭。待雨後日出之時,由石巔漂瀉而下無數條水流泉,使石麵呈現五色斑斕,更為壯觀。大斑石麵對著一片綠油油的田野,三兩農夫在田間勞作,雄壯中平添幾分柔美,更顯得和諧、寧靜。

是耶非耶?

大斑石相傳是女媧補天掉下的神石,距今年代已久遠。而據《紅樓夢》所寫,通靈寶玉是女媧補天所剩下的唯——塊石頭。那麼,通靈寶玉的原型,就是這塊“天下第一石”麼?

丹霞山也有赤壁麼?

丹霞地貌

眾所周知,赤壁有文赤壁和武赤壁兩處。其中文赤壁在湖北省黃岡市境內,因蘇軾《赤壁賦》而得名。武赤壁在湖北省赤壁市境內。除了這兩處之外,難道還有其它的赤壁麼?是的,丹霞山也有赤壁。

丹霞山位於湘、贛、粵三省交界處的仁化縣境內,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丹霞山海拔408米,有大小石峰、石牆、石柱、天生橋680多座,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高下參差,錯落有序;遠看似染紅霞,近看則色彩斑斕,許多懸崖峭壁,像刀削斧,直指藍天;山間高峽幽穀,古木蔥鬱,淡雅清靜,風塵不染。錦江秀水縱貫南北,沿途丹山碧水,竹樹婆娑,滿江風物,一脈柔情。

丹霞,是地理學上很重要的名詞。它是指紅色砂岩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紅色砂、礫岩層中沿垂直節理發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主要發育於侏羅紀至第三紀的水平或緩傾的紅色地層中,以中國廣東省北部丹霞山最為典型,故名。

丹霞赤壁

丹霞山由紅色沙礫岩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明末虔州巡撫李永茂在詞中讚美丹霞山道:“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故稱丹霞山。地質學上以丹霞山為名,將同類地貌命名為“丹霞地貌”,丹霞山使之成為世界上同類特殊地貌的命名地和同類風景名山的典型代表。

丹霞地貌發育始於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這次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生傾斜和舒緩褶曲,並使紅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區。流水向盆地中部低窪處集中,沿岩層垂直節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稱為巷穀。

巷穀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錐。隨著溝壁的崩塌後退,崩積錐不斷向上增長,覆蓋基岩麵的範圍也不斷擴大,崩積錐下部基岩形成一個和崩積錐傾斜方向一致的緩坡。

崖麵的崩塌後退還使山頂麵範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牆或石柱等地貌。進一步的侵蝕,殘峰、石牆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在紅色砂礫岩層中有不少石灰岩礫石和碳酸鈣膠結物,碳酸鈣被水溶解後常形成一些溶溝、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層的鈣華沉積,甚至發育有石鍾乳。

在砂岩中,因有交錯層理所形成繡錦般的地形,稱為錦石。河流深切的岩層,可形成頂部平齊、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種各樣的奇峰。各岩塊之間常形成狹陡的巷穀,其岩壁因紅色而名為“赤壁”,壁上常發育有沿層麵的岩洞。

中國丹霞世界第一

中國廣東丹霞山、金雞嶺、南雄的蒼石寨、平遠的南台石和五指石,江西鷹溪、弋陽、上饒、瑞金、寧都,福建武夷山、連城、泰寧、永安,浙江永康、新昌,廣西桂平的白石山、容縣的都嶠山,四川江油的竇口山、灌縣的青城山,陝西鳳縣的赤龍山,以及承德等地,都有典型的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屬於紅層地貌,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岩係,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岩”。

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我國分布最廣,其中又以丹霞山麵積最大,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形態最豐富、風景最優美。據地質學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發現1200多處丹霞地貌中,丹霞山無論在規模上、景色上,皆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一。

丹霞美景

丹霞山的美景可劃分為上中下三層。上層有長老峰、海螺峰、寶珠峰、陽元山和陰元山。長老峰上建有一座兩層的“禦風亭”,是觀日出的好地方,可容200多人。在亭上可看到周圍的僧帽峰、望郎歸、蠟燭峰、玉女攔江、雲海等勝景。海螺峰頂有“螺頂浮屠”,附近有許多相思樹。下有海螺岩、大明岩、雪岩、晚秀岩、返照岩、草懸岩等岩洞。寶珠峰有虹橋擁翠、舵石朝曦、龍王泉等景點。

中層景區以別傳寺為主要景點,從這裏到通天峽,兩旁岩石像合掌一般,人必須小心翼翼,手扶鐵索,碎步而上。

下層景區主要有錦岩洞天勝景。在天然岩洞內有觀音殿,大雄寶殿,在洞中,還可看到馬尾泉,鯉魚跳龍門等風景。這裏有一塊很著名的“龍鱗片石”,隨四季的更換而變換顏色。

丹霞山現有佛教別傳禪寺以及80多處石窟寺遺址,曆代文人墨客在這裏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詩詞和摩崖石刻,具有極大的曆史文化價值。

“天下第一奇石”有陰兩塊麼?

嶺南第一奇山

自然界有許多造化,神奇得讓人不可思議,人類今天所看到姿態萬千的地貌景觀,都有著一部厚厚的演變史,幾百萬年,幾千萬年,甚至幾億年,才雕塑成今日惟妙惟肖的形象。然而自然界的一切都在變,由不像到像,又由像到不像,所有大自然的美景都在經曆地質史上的一個過程,“陽元石”、“處女淵”也不例外。

丹霞山被譽為嶺南第一奇山,山體由紅色砂礫岩組成,沿垂直節理發育的各種丹崖奇峰非常典型,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丹霞山總麵積280平方公裏,主峰巴寨海拔618米。區內有大小石峰、石堡、石牆、石柱500多座,尤以陽元石、處女淵二石造型最為奇特,被譽為“世界一絕”。

陽元石號稱“天下第一奇石”,位於陽元山,與丹霞山隔江相望。該石高28米,直徑7米,俗稱“祖石”,其造型酷似男性的生殖器,充滿陽剛之美,有“不看陽元石,未到丹霞山”之說。

與陽元石遙相呼應的有座奇山,山上有一塊奇石,叫處女淵,俗稱“少陰石”、“玉女貞石”,其形狀和顏色都酷像青春美少女的生殖器,它外廓高10.3米、寬4.8米,內廓長4.3米、寬0.75米,蘊含著一份永恒而自然神秘的美。被示為“母親石”、“生命之源”。處女淵被稱為“天下第一女陰”,隱藏於深山幽穀之中。1998年才被發現。

陽元石與陰元石隔山隔江相望,直線距離不到5公裏,是大自然的瑰寶,也給丹霞山增添了更加神奇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