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2 / 3)

作為“幹旱王國”的新疆,風力對地貌的塑造具有特殊的意義。雅丹這種特殊地貌類型就是風神的傑作。“雅丹”,又名“雅爾丹”,是維吾爾族對產陡壁的險峻小丘”的稱呼,這種地形在羅布泊周圍的雅丹地區發育得最典型,分布麵積最廣。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瑞典人斯文赫定和英國人斯坦因,赴羅布泊地區考察,在羅布荒原中發現大麵積隆起土丘的地貌,遂向作向導的當地人詢問地名,向導卻誤以為詢問這種地貌形態的當地稱呼,便答之曰“雅爾當”,即維吾爾語中“陡峻的土丘”之意。發現者將這一稱呼介紹了出去,以後再由英文翻譯過來,“雅爾當”變成了“雅丹”。從此,“雅丹”成為這一類地貌的代名詞。

雅丹地貌在世界上許多的幹旱區都可以找到,在中國也並不僅限於新疆。從青海的魚卡向西通往南疆的公路沿途非常荒涼,在南八仙到一裏平公路道班之間都可以看到“雅丹地貌”,是西北內陸的最大一片“雅丹地貌”分布區;但新疆的雅丹地貌分布最多,除了羅布泊和古樓蘭一帶的雅丹地貌外,克拉瑪依的“魔鬼城”、奇台的“風城”等也都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幹旱荒漠環境造就了雅丹的特殊景觀,而幹旱荒漠環境將雅丹封閉保護於其中,使人們難以窺探其麵貌,平添了雅丹的許多神秘。

雅丹地貌在中國的分布

中國的雅丹地貌麵積約2萬多平方公裏,主要分布於青海柴達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遊和新疆羅布泊周圍。新疆的雅丹地貌僅3000~4000平方公裏,規模小,典型的雅丹高4~5米,10~20米高的雅丹又稱為麥薩,即方台地。而敦煌古海雅丹高20~100米,屬於中大型雅丹群,而且風蝕穀狹窄,雅丹造型豐富多彩,高密集型為世界所少見。

雅丹地貌以羅布泊附近雅丹地區的風蝕地貌最為典型而得名。由於千萬年的風吹日曬,使地表平坦的砂岩層形成風蝕壁翕、風蝕蘑菇、風蝕柱、風蝕壟槽和風蝕窪地、殘丘、城堡等各種地貌形態,風景壯觀,令人無不稱奇。安西縣素有“世界風庫”之稱,這裏地處兩山之間類似狹管的走廊地帶,海拔僅1170米地勢低平。當空氣流入後,狹管起到了加速氣流運動的作用,故常形成大風。這種巨風天氣往往使雅丹地貌的姿態發生巨大變化,形態各異。

雅丹地貌中最為壯觀的是“龍城”。在羅布泊古湖盆地東北部有一片風蝕最強烈的地區,土丘高峻似城廓宮闕,其形似龍伏臥,所以古書《水經注》中形象地稱之為“龍城”。這是一種最典型的雅丹地形。巨大的土墩台高達12至20米,側壁陡立,極難攀登。從側壁斷麵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沉積的層理;下部是厚厚的灰綠色砂層,最上麵是一層淡紅色的粉砂粘土層,這是由於碳酸鈣膠結得非常堅硬,而形成一個保護層,使土丘頂麵非常平坦。“龍城”的“建築物”造型多姿多彩;有的儼然是“城堡”,端莊凝重;有的似“城廓”,龍蟠虎踞;有的像高樓大廈,頂天立地。分布在這些蹊蹺地物之間的寬闊的條條風蝕凹地猶如條條大街小巷,顯得深邃、幽靜,別有意趣。置身“龍城”,頗覺眼前的“龍城”不是古城,勝似古城,更似大自然造就的迷宮,令你在感歎之餘不免生出幾分恐懼。

風是雅丹地貌的唯一成因麼?

雅丹奇觀

雅丹地貌形成時,一開始在沙漠裏有一座基岩構成的平台形高地,高地內有節理或裂隙發育,暴雨的衝刷使得節理或裂隙加寬擴大。一旦有了可乘之機,風的吹蝕就開始起作用了,由於大風不斷剝蝕,風蝕溝穀租窪地逐漸分開了孤島狀的平台小山,後者演變為石柱或石墩人到了這樣一個地方,就像到了一個頹廢了的古城;縱橫交錯的風蝕溝穀是街道,石柱和石墩是沿街而建的樓群,地麵形成似條條龍脊、座座城堡的景狀。

石柱繼續遭受風的吹蝕而變成各種形狀。如果岩層近於水平且硬、軟岩層相間,軟岩層容易被剝蝕掉,硬岩層相對突出,像屋簷那樣,稱石簷。如果軟、硬層相間的岩層是陡傾斜的,那麼就形成鋸齒狀的雅丹地形。

如果組成石柱的岩石下軟上硬,兼之低處的風攜帶的沙多且沙粒粗大,高處的風攜帶的沙少且沙粒細小,風的吹蝕和磨蝕作用在石柱的上部和下部表現出明顯不同的結果:下部變得很細,像磨菇把,上段則成了蘑菇傘,形成蘑菇石。最後的結果,蘑菇把也剝蝕掉了,蘑菇傘隻靠著很小的一點接觸麵積固定在基岩上,看上去搖搖晃晃的,稱搖擺石。在球狀風化的配合下,兩塊圓形的大石頭隻靠一個切點互相接觸,上麵的圓石似乎風都吹得動,叫風動石,如福建東山島的花崗岩風動石。

雅丹地貌被認為是世界一大奇觀,如三壟沙雅丹,被譽為中國最壯觀的雅丹。三壟沙雅丹群位於玉門關以西的戈壁荒漠中,由於地處三壟沙雅丹邊緣,因此被稱為三壟沙雅丹。三壟沙是一條橫亙於羅布泊東部地區的流動沙丘帶,至今仍受東北風的影響,隨時遊動。這條沙漠帶長約百公裏,寬約數公裏,在漢代土梁道的沙帶最窄,約200米。遇到起風,沙如遊蛇,在風口中行走,細沙會沿足盤旋到膝蓋處。

三壟沙雅丹東西長約10公裏,南北寬約10公裏,麵積約100平方公裏。土台高達15~20米,大多土台可長達200米。所有的土台都呈長條狀東西排列,猶如茫茫沙海中的一群巨鯨在遊弋,氣勢磅礴。土台的結構多已沉積層黃土形成,有不同的顏色,在早午晚太陽的光線的作用下,產生不同的色彩世界,奇幻無群。這裏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但這裏也被稱為魔鬼出沒的地方,因土台形狀近似,走進之後容易迷路,若碰上沙暴,風聲如同鬼哭,令人心驚膽戰。

流水和風力

地球的外貌是內營力與外營力共同作用的結果,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內因與外因。地貌的內營力是地球內部結構變化在外表的反應,而外營力則類型很多,最重要的就是流水和風力。

許多年來,雅丹一直被解釋為一種風蝕地貌,認為雅丹的形成是風力吹蝕的結果,與另一類風蝕地貌——沙漠地貌相似。其實這是不準確的。風,絕不是形成雅丹的全部外營力。比如在阿奇克穀地東段的三隴沙雅丹,其走向是南偏東,與盛行的西北風向垂直,而與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這就說明在這一片雅丹地貌中,洪水起了主導作用;另外有的雅丹,是風和流水共同作用形成的,比如龍城雅丹。

在羅布荒原的北部、東部和西部,分布著麵積廣達3000平方公裏的雅丹,是中國雅丹地貌第二大分布區。在羅布窪地中有這樣大麵積的雅丹分布,是因為在這裏具有發育這種地貌的地質基礎,即所謂內營力。古羅布泊時期,為這裏留下大麵積、深厚的湖相沉積。這種以土為主的沉積結構複雜,其中含有大量粉沙、細沙,同時夾有堅硬的泥岩層和石膏膠結的沙層。

大自然中的風、水,雖來勢洶洶,卻也欺軟怕硬,風刮、水蝕,不過逐層搬運走第四紀沉積物中疏鬆的沙層,對堅硬的泥岩或石膏膠結層,在一定程度上也無可奈何。於是,在荒原中留下一片片土堆;形成一種凹凸相間的奇特外貌,即我們所稱的雅丹。

雅丹的三種類型

經對羅布荒原雅丹地貌的考察,證明形成雅丹的外營力不僅僅是風,還有水,並且存在三種類型:一類是以風力侵蝕為主形成的雅丹,一類是以水流侵蝕為主形成的雅丹,還有一類則是風和水共同作用形成的雅丹。

以風蝕作用為主形成的雅丹,分布在距山區較遠的平原,山區降水形成的洪水一般無法到達,隻有風力在這裏施威。這一類雅丹集中分布在孔雀河以南至樓蘭遺址一帶。雅丹一般高4~7米,雅丹間的窪地走向為東北一西南,與當地盛行風向一致,表明了雅丹與風的關係。據調查,這裏每年平均風蝕深度在2.4~4.7毫米間,按這一風蝕速度,這一片雅丹形成時間不過千年,是在樓蘭廢棄以後,當年這裏應是一片平坦沃野。

以流水侵蝕作用為主的雅丹,主要分布在鄰近山地的地區,阿奇克穀地東段的三隴沙雅丹是這一類型雅丹的典型代表。羅布泊地區雖然極端幹燥,年降雨量不過10毫米上下,但附近山地降水卻相對較多,有時一次降水可達50毫米。而且在幹旱地區,降水特點是對流型陣雨,陣發性強、時間短,一旦降水,雨如瓢潑,地表又無植被攔截,極易形成洪水流,對疏鬆的地表會產生強大的衝刷作用。在羅布泊北麵的興地溝,昔日洪水痕跡深達1.5米,可見洪水之大和衝刷力量之強。

三隴沙雅丹走向是南偏40°東,與當地盛行風向恰好垂直,而與山地洪水流向一致,說明這裏的雅丹傲對大風,卻向水流俯首,表明了洪水在這一片雅丹形成中的主導作用。在突起的土丘陡崖表麵,還清晰留下了洪水衝刷的痕跡,與風力侵蝕形成的明顯層次有根本區別。特別有趣的是,這裏的雅丹都整齊排列成行,既展示了當年洪水滔滔的威勢,又如一支停泊大海舉火待發的巨大艦隊威武雄壯。有的成行的雅丹,外形呈饅頭狀,可以想見是水流的長期蕩滌,才塑造出如今的外貌。

由風、水共同作用的雅丹,則處於上述兩類雅丹之間,以著名的白龍堆雅丹、龍城雅丹為典型代表。盡管這些雅丹如今從外形看,已與水蝕作用脫離了關係,但在它們的最初階段卻留下明顯的流水作用的痕跡。流水的作用,首先將平坦的地表,衝刷成無數的溝穀,將疏鬆沙層暴露於地表,再經風的侵蝕,形成如今的外貌。

風、水作用,實際上是先水後風。這一片雅丹的走向,既與洪水溝走向一致,又與當地盛行風向一致,表明了二者對它的影響。這一類雅丹的形成原因,早為我國北魏學者酈道元所注意,並在他所著的《水經注》中做了科學的解釋,他認為,“龍城”的形成,先是有水拍其岸,然後又經受風的吹蝕,形成如龍的形狀,所以稱之為“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