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1 / 3)

陰陽石來自“純天然”

有許多人看了這兩座奇石,紛紛提出了疑問:“天下哪有這般怪事,造型有那麼相似的石頭,莫非是前人打造加工雕刻製作的?”

丹霞山,古人以其“色如涯丹,燦若明霞”而取名。錦江穿景區蜿蜒而過,形成以“丹山碧水”為主要特色的自然風光。由流水、崩塌、風化及溶蝕作用而形成的許許多多方山、砂礫岩峰叢、峰林及石柱等發育得十分典型,其中以陽元石、處女淵最為奇特。經過國家地質學專家考察鑒定,陽元石、處女淵石均為天然之作,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就。早在20世紀60年代,陽元石就被丹霞鎮黃屋村的農民發現,當地農民都把這座怪怪的大石柱叫做“騾卵石”、“馬卵石”。1992年中山大學彭華教授考察後改名為“陽元石”。

丹霞山區在地質構造上屬於南嶺中段的一個構造盆地,地質學家稱其為丹霞盆地。大約在距今一億年前,南嶺山地強烈隆起,盆地處於幹燥環境,氣候又十分炎熱,泥沙在不斷地沉積並逐漸被氧化,所以形成了鐵鏽色。距今7000萬年前,盆地中形成了厚度約3000多米、粗細相間的紅色砂礫岩,岩層一般呈水平狀態;軟而細的砂岩容易被風化和侵蝕,形成與岩層一致的水平凹槽式洞穴,比較堅硬的礫岩由於不易風化而突出為懸岩。現在,險峻的丹霞崖壁就是以前的崩塌麵。在紅色砂、礫岩層中,由於伴有石灰岩礫石和碳酸鈣膠結物,在雨水的淋溶下常形成各種石筍、峰林、溶溝、石芽、溶洞等,甚至形成薄薄的鈣華沉積,故人們又將其稱之為“假喀斯特地形”。

丹霞山地區的地殼還在以每萬年約一米的速度不斷上升。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丹霞山今天的千姿百態。處女淵巧配陽元石,是大自然的千古絕唱,是大自然給人類塑造的愛情頂級珍品。這陰陽奇石的同地出現,是否在昭示著一份人性至美的回歸?正因為有了陰陽之結合,人類社會才得以綿綿延續,永續不斷。

盤古之根

相傳,這酷似男根的陽元石,就是傳說中的“盤古之根”。從前,宇宙混沌一片,像一個大雞蛋,盤古延生在其中,又過了一萬八千年後,“雞蛋”破開了,陽清的一半輕飄在上,為天;陰濁的一半沉落,為地。盤古漸漸長大,一日九變。此時,神仙住在天上,聖賢住在地上。天每天高一丈,盤古也每天隨著長一丈,越長越高,成為人類的始祖。終有一天,盤古的生命到了盡頭,他橫躺在天地間,頭朝西,腳朝東,漸漸的,他的肢體發生了變化,變成高山、平原、峽穀,他的頭發茂盛成草木、森林,他的血液變成河流和湖泊,從此天地不再荒蕪,有了生氣。更為奇特的是,他那個碩大的**,仍然堅挺著,幾萬年不倒,它蘊天地之精華,育萬物眾生,使地上有了人類。後來,這個**經風吹雨打,漸漸變成一塊石頭,它就是現在屹立在丹霞山景區那根形態逼真的陽元石。

貴州因何被稱為“千瀑之省”?

山明水秀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是一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資源富集、民族眾多的內陸山區省。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省份,它那奇特的山水風光、濃鬱的民族風情、古樸多彩的文物古跡、宜人的氣候,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賓朋。

貴州省與江南的秀麗玲瓏,塞北的豪氣衝天,青藏的舒展聖潔等相比,另有一種獨特韻味。貴州的山,層巒疊嶂,秀峰林立,各具風姿。貴州的水蜿蜒於崇山峻嶺,奔騰穿瀉於深峽幽穀。石灰石溶積岩是貴州省地貌的主要特點,喀斯特溶洞遍布全省各地,可謂“無山不洞,無洞不奇”。風化的石灰岩和白雲岩,挺拔林立,千姿萬態。湖泊給這個山區省份增添了幾分嫵媚。貴州西部的草海,綠如碧玉,風景優美,被譽為“高原上的明珠”。看壯觀的黃果樹瀑布、“大自然的奇跡”龍宮、別有洞天織金洞、湖光山色紅楓湖、山水名勝舞陽河、風光秀麗的赤水十丈洞瀑布,瑰麗多姿的“小七孔”,以及“貴州山水精華的濃縮”天河潭。

千瀑之市

赤水作為貴州的一個旅遊城市,其旅遊資源較為豐富,它由數以千計的大小瀑布,40多萬畝原始森林,30多條溪流,27萬畝楠竹林組成,其中寬度在3米以上的瀑布就有4000多條,故有“千瀑之市”,“竹子之鄉”,“桫欏王國”,“丹霞之冠”的美譽。

無論是茫茫竹海裏,還是森林桫欏中,赤水風格各異的瀑布舉目皆是,其中最有影響的該是“十丈洞瀑布”。它位於赤水市南部風溪河上遊,離市區邁30公裏。瀑布高76米,寬80米,水流從懸崖絕壁上傾瀉而下來,似萬馬齊喑,飛龍咆哮,氣勢磅礴,數裏之內聲震如雷,數白米內水霧彌漫,水簾飛掛,美不勝收,瀑布周圍原始叢林繁茂,巨石橫臥,頗具氣勢,另有觀瀑台,浪琴灣,飛虹橋,鈀天路,三聖殿,仙舞台,暗瀑等景點在附近,構成了一個瀑布公園。另外還有距十丈洞布一公裏的中洞瀑布,還有在大同鎮境內的四洞溝瀑布群等等,均是高達20米以上的大瀑布。

黃果樹瀑布風景區位於貴州省鎮寧、關嶺兩縣接壤處,景區以黃果樹瀑布為中心,以瀑布、溶洞、地下湖為主體,有九級十八瀑,被譽為“天下奇景”。黃果樹瀑布落差74米,寬81米,河水從斷崖頂端飛流而下,傾人岩下17米深的犀牛潭中,勢如翻江倒海,水霧化作一道道彩虹,有時瀑布激起的雪沫煙霧,高達數百米,漫天浮遊,竟使其周圍經常處於紛飛的細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