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王恬的命運軌跡(2 / 3)

這個新興的科係讓王恬很意外,不過看了皇帝陛下親自撰寫的一些論文之後,卻又覺得是個很有意思的科目。

“朝野都說皇帝陛下好戰,其實陛下卻不是一味地開啟戰端。其中自有大道理。”王恬讀罷論文時已經夜深人靜。他起身出了宿舍,站在天井中看著天上的滿月,身後拉出一道長長的身影。

“書齋裏能夠得到的消息終究還是太少啊。”王恬感歎一聲,腦中那副並不鮮明的世界地圖轟然崩裂,化作光塵。

——是不是應該出去走走?唉,那個好像已經超出我的薪俸範圍了吧……

王恬心中有些糾結。

徐梁治國六月初二,王恬回到帝國軍事大學任教之後一周。引起了極大轟動。

他的國際戰略科係尚未確定招收哪個文化等級的學生,也沒有確定招收人數,但職房的門檻已經換了三條。

權貴們以為這個科係隻是坐在書齋裏畫畫圖,是勞心者的工作,不用下旗隊去吃苦受累。

將門家長卻覺得這是個好地方,子侄若是進了那裏。日後想打哪說一聲就完事了。如此一來還愁沒有軍功麼?

其中又有海陸之爭,因為任誰都看得出來,如果大明的國際戰略重心放在西域,那麼海軍就隻能繼續憋屈二十年。

尤其是如今李化鯨的山地第一軍已經占領了占城國,整個交趾沿海都在南海艦隊控製下。北海艦隊也已經控製了倭海,如此一來東海和台海艦隊恐怕隻能成為海岸巡檢司。

鑒於王恬的朝前眼光,徐梁也特地安排時間接見他,探尋他的思想軌跡。

“天下就這麼大,我們少占一塊地,別人就多占一塊地。有些地方如今看著沒用,卻不能不占。譬如蒙古之禍,正是唐時對草原的漠視,攻滅突厥之後不曾移民實邊,終養大了蠻族。”王恬在皇帝麵前並沒有太過局促拘謹,這份從容讓他自己都有些意外。

“補給實在很難達到極北之地。”徐梁輕聲道。

“陛下所言極是。下官……微臣也知道鮮卑荒野十數年幹旱不絕,饑荒甚重,就算想展開軍屯也不容易。”王恬道。

西伯利亞被認為是鮮卑人的誕生地。雖然徐梁偶爾會冒出“西伯利亞”這個名字,但在欽定和推行的世界地圖上,這片明人稱為“羅荒野”的地區官方名稱是:鮮卑荒野。

在鮮卑人之後,西伯利亞曾出現過一個蒙古人建立的汗國,名為失比兒汗國。這個汗國是由成吉思汗長子術赤的第五個兒子昔班的後裔建立的,滅亡於八百哥薩克騎兵,那是萬曆二十六年的事。

羅斯國人從伊凡雷帝時代開始以武裝力量越過烏拉爾山,持續東進,直到崇禎末年與東虜相遇。這些人之所以南下,正是因為西伯利亞荒野上的饑荒。這從另一個側麵證明大明軍隊的確不能在此地常駐。

“所以微臣認為,扼守烏拉爾山主要隘口,禁止鄂羅斯人東進。如此我軍隻需要保留小規模的哨卡則足以捍衛領土。”王恬停了停,道:“起碼在五十年內,這將是我軍能夠控製的最遠距離了。”

控製力與科技水平有直接關聯,這點注定沒辦法討巧。

“如果鄂羅斯人發動大軍侵犯我國領土呢?”徐梁問道。

“這就是陛下攻伐突厥的優勢所在了。”王恬道:“隻要我們平定了哈薩克三汗國,駐軍西域。一旦鄂羅斯東進侵犯,則我軍可以從南部平原攻打鄂羅斯。而在鮮卑荒野,隻需要用少數騎兵襲擾。拖住東犯之敵,足以令其不戰而潰。”

徐梁點了點頭,對這樣的應答十分滿意,看得出是經過思考而非酒後亂塗的。

“不過陛下。若是能夠遣使約定邊界,彼此各守國門,平息幹戈,方是上策。”王恬說完就有些後悔:這些話是你一個小小上尉該說的麼?

“有道理。”徐梁晃了晃身,活動了一下筋骨,道:“不過使者需要武力為後盾,起碼我們得有能夠威懾他們的力量。如果要達成你畫的那幅圖,該如何順序?”

“西域方向,先打下哈薩克三汗國,然後固守烏拉爾山。封鎖鮮卑荒野。若有餘力,時機恰當,南下蔥嶺,徹底鞏固為大明西疆。”王恬道:“南洋方向,隻需要扼守麻六甲。則我國對天竺便形成了兩麵攻擊之勢。若是守成,則互為犄角;若是進取,則兩麵出擊。”

“東瀛、苦兀為西取美洲之跳板,不可不占。隻是東瀛不同高麗,本有文法之,故而要納入華夏恐怕需要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