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王恬的命運軌跡(3 / 3)

王恬在東瀛呆了這麼長時間,也算是個精通東瀛國情之人。他道:“如今鐵拳師已經在蝦夷地取得了橋頭堡。十年內先經營蝦夷地也就夠用了。”

徐梁以前並沒有想過走太平洋航線前往美洲,現在發現太平洋航線已經較為成熟,那麼加以利用,搶占美洲殖民地也就順利成章了。所以之前東瀛隻是個雞肋,除了銀礦什麼都沒有,現在卻身價百倍。將成為大明東進的重要補給地和中轉港。

“三線並行,恐怕有些疲憊。”徐梁道。

事實上軍方也有些疲憊。尤其安南打下來之後,軍方要大量瓜分戰利品,對於下一步南亞作戰甚至有些懈怠。李化鯨走到占城就停下了腳步,成大用甚至不願離開東安。徐梁相信自己如果讓兵部明確下令。調動成大用,此人還是得遵從軍令的,但恐怕會生出怨氣。

再說,大戰之後也該是休整,分配戰利品的時候。

“東西兩線皆可緩緩圖之。”王恬道:“南線卻應當盡快打完治理。天下人重金銀,而必陛下貴為天子,真正的貴貨隻有糧食。”

對皇帝而言,隻要手中有糧,心中就不用慌。誠如武則天說的:百姓都能吃飽穿暖,腦殘了跟人造反!

如今國內的東北大糧倉還沒有開發出來,五大產糧區中的中原剛剛恢複生產,蜀中也隻是自給自足。太湖流域受到經濟作物的侵蝕,支撐江南已經頗為費力。至於關中平原卻是因為天候連自給自足都做不到。

如今的大明真的是靠湖廣豐收而充足天下,進而以河套、交趾的糧食作為補充,這才有如今國家安泰,同時還有能力屢屢興兵。

王恬所言的“打完治理”,指的卻不是一個交趾。

“微臣聽聞,暹羅比之交趾,更是盛產米糧。”王恬道。

徐梁前世就喜歡吃泰國香米,當然不會不知道。

位於中國與南亞次大陸之間的中南半島上,共有五個主要政體。其中安南已經成為了曆史,如今是大明的交趾布政司。老撾則是隸屬於雲南的土邦,作為一個合格的牆頭草,它如今正效忠於大明。

緬甸也是土邦,隻是叛亂在外,做著自己的土皇帝之夢,有待收複。

真正可以算是國家的還有兩個。在老撾之南,交趾之西的真臘——柬埔寨,以及更西麵的暹羅國。

如果囊括了整個中南半島,那麼大明在未來五十年的糧食問題將不再成為問題。

“而且隻有從真臘和暹羅才能水路並進,控製麻六甲,使在南洋的泰西人為我所用。”王恬道。

“如果這個戰略能夠達成,大明在兩百年內都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徐梁感歎一聲,道:“這想法實在太合朕的心思。你如今尚未弱冠,比朕年輕近十歲,實在是祖宗派來輔佐嗣君之人。且安心教幾年書,在軍中有些人脈,日後出任一方大參,再回來當朕的總參謀長。”

王恬頓覺頭皮發麻,心中暗道:雖然聽起來好像很不錯,但似乎又有些太過勞累了。對了,總參謀長,那就是大都督府的都督了,退休金應該很高吧?

徐梁並沒有在意王恬的出神,因為他自己也在出神。他最怕的就是人亡政息,尤其害怕子孫的思路跟不上自己的節奏,到時候因為“無利”、“耗費”,將一些“貧瘠”的國土扔掉。他們當時不覺得心疼,後人想想可不得窩心麼!

除了利益捆綁,徐梁也隻能培植更多與自己見解相近的新人,如此就算自己百年之後,思想也會傳播下去。

徐梁治國六年,朝廷對西南方麵進行了調整。老撾脫離雲南管轄,歸入交趾布政司,設立州縣,與土司洞主們並行治理該地。占城國徹底並入交趾,其國王享受國賓之禮,宗廟香火不絕,然其地盡數省入,以漢官治理。

軍事方麵,以山地第一軍為骨幹,擴建三個軍,組成西南集團軍。李化鯨升授中將軍銜,出任總兵官。又以粵軍為骨幹,組建兩個邊防軍,部署在暹羅、真臘邊境,另外還有一個屯墾師,隸屬於總後勤部,駐在交趾進行墾殖。

禮部也派出行人前往暹羅和真臘,邀請兩國國王前往北京進行國事訪問,商討共同出兵討伐緬甸,以及戰後瓜分緬甸的相關事項。

一時間,南北報刊上風頭調轉,引導國人將目光投向中南半島這片富饒的土地。以至於固始汗圖魯拜琥與葛爾丹到達北京的消息,都隻是在不起眼的角落發表了一則簡訊。

圖魯拜琥到達北京之後一周,正式得以覲見大明皇帝徐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