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印度鋼鐵業的老大——拉克希米·米塔爾(LakshmiMittal)1(1 / 3)

職務:米塔爾鋼鐵公司主席

身價:320億美元,2007年《福布斯》(Forbes)“全球富豪排行榜”第五位。

成功理念:創立了全球性鋼鐵企業,利用現代加工技術和管理理念使舊式工廠盈利。

現年55歲的拉克希米·米塔爾出生於印度的拉賈斯坦邦,居住在英國倫敦,曾被《星期日泰晤士報》列為英國最富有的亞裔人士,目前擔任全球最大的鋼鐵集團米塔爾鋼鐵公司的董事長。在將近30年的創業經曆中,拉克希米·米塔爾通過不斷並購、重組的方式,締造了一個龐大的鋼鐵帝國。2005年底,他斥資178億美元在歐美兩地兼並了兩家重要的鋼鐵集團後,其公司成為鋼鐵業界的龍頭老大。2004年,他被《財富》雜誌評為“2004年度歐洲最佳商人”。

拉克希米·米塔爾說:“我不想經營全球最大的鋼鐵企業,而是經營最賺錢的鋼鐵企業。”

有人說:“他強硬而精明,和政客打過交道,而且一般都占上風。”

1.腳踏實地,從一點一滴做起

關於拉克希米·米塔爾的身世,大多數人認為他是出身豪門,家業是從父親手中發揚光大的。但美國《時代》雜誌卻披露說,幼年的拉克希米·米塔爾其實家境貧寒,米塔爾鋼鐵公司是靠著拉克希米·米塔爾的精明和智慧,才創造出今天如此輝煌的成績。

1950年,拉克希米·米塔爾出生在印度西部一個長滿荊棘樹的貧苦小鎮。他的名字“拉克希米”即印度的財富之神,包含了金錢的意思。那時米塔爾一家20口人就在光禿禿的水泥板上生活,睡的是吊床,在用磚砌成的院子裏露天生火做飯。米塔爾的叔叔曾說:“我們的家庭真的很普通,絕非名門望族。”

米塔爾從小就不愛說話,性格內向,但學習非常刻苦,他的成績在班裏總是名列前茅。上小學時,他就會在尺子上刻上“拉克希米·米塔爾博士,商學士、工商管理碩士、博士”這樣的名字,他的遠大誌向可見一斑。上大學時,米塔爾早晨到學校上課,下午到父親的公司上班,晚上再回家複習功課。用他的話說,刻苦努力對他來說不是什麼難事。米塔爾的一個大學同學回憶說:“他對數字非常有天賦。年僅19歲米塔爾就從聖薩維爾大學畢業,獲得商業學位,加入父親同別人合夥經營的一家鋼鐵公司。”

25歲那年,米塔爾和一個朋友首次出國度假。當時,他父親的公司在印度尼西亞有一筆業務進展不順。路經印尼首都雅加達時,米塔爾原本打算順便去那裏看看,沒想到這一看就被當地的情況所吸引,並全身心撲在了當地市場的開拓上。正是這次“寧要工作,不要休假”的經曆顯示出了他非凡的經營才能。他不僅在印尼打開了局麵,而且業務越做越大,自此踏上締造鋼鐵王國的征程。

1994年,米塔爾離開父親及兩個弟弟開始獨立打拚。在印尼、特立尼達島與多巴哥一帶,從剛開始的一些小工廠逐漸建立起一個跨越14個國家的鋼鐵帝國。在過去不到10年的時間裏,米塔爾共收購了20家公司。2004年底,米塔爾鋼鐵公司成為世界鋼鐵業老大,員工達到17.5萬人,分布在全球的14個國家。

在首都新德裏的一次演講中,有位在讀工商管理碩士的學生問他:“我多久之後才能成為你?”米塔爾對他說:“你必須努力,沒有魔術讓一個人一夜暴富,成功是不懈努力的結果。”

2.人棄我取,敢於大量收購“不景氣行業”

印度裔億萬富豪拉克希米·米塔爾麾下的米塔爾集團在鋼鐵業內被譽為“世界上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公司”。米塔爾從印度的一個鋼鐵作坊最終變成了全球第一大鋼鐵公司,業界總結它成功的秘訣為:在最合適的時機去收購與合並;用最精明的經營手法壯大那些被收購的企業。拉克希米·米塔爾的創業史可謂並購的曆史,最近兩次成功的收購案尤為著名。

在過去十幾年時間裏,當競爭對手對那些舊鋼鐵工廠嗤之以鼻時,拉克希米·米塔爾卻一步一步地在這些工廠廢墟上,建立了強大的世界鋼鐵王國。

坐落在波蘭卡拉維茲市的達布羅瓦-古爾尼恰(DabrowaGornicza)鋼鐵廠雖然體積龐大,卻被人們遺忘在冷冷清清的角落,光線沿著暗灰色的天窗照射到室內,狹小的步道成了這個前蘇聯時代的遺物裏最主要的步行路徑。

然而,裏邊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將近一公裏長的熱軋鋼廠正在熱火朝天地運作,一條巨大無比的傳送帶,推動著鋼材熔合在熱量裏,呈現著熾熱的鮮橙色。當棒材接觸到軋輥機時,火花四濺,蒸汽急冒,上空混合著各種機器的顫動聲。

在東歐的不少地方,都有這種規模可謂達到恐龍級的鋼鐵廠。隨著前蘇聯的一去不複返,這些大型鋼鐵廠已經風光不再,很多人在不久前還預言說,他們行將就木。

當別人隻看到被腐蝕的金屬時,拉克希米·米塔爾卻窺到了發光的金元寶。僅僅在兩年時間當中,這位印度鋼鐵大亨就從波蘭人和捷克人手裏,“撿”來了5家將被遺棄的鋼鐵廠,搭建起了其在東歐的“侏羅紀公園”。而在此之前,米塔爾已經把自己的觸角,伸到了全球的四大洲。

購買別人的廢棄物,從而變廢為寶,正是米塔爾的精明之處。1989年的第一單大買賣讓他嚐到了甜頭,當時他購進的一家印尼鋼鐵廠每天虧損100萬美元,就連請來的美國顧問和德國專家,也都沒有找到救治良方,而米塔爾買下這家鋼鐵廠後,一年就讓鋼鐵產量翻番,實現盈利。

1992年,米塔爾進軍墨西哥,他花2.2億美元買下了墨西哥政府10年前花費20億美元建造、虧損了幾年的第三大鋼鐵廠Sicartsa。在米塔爾的經營下,不到5年,Sicartsa就成為集團皇冠上的明珠,產量占到了集團總產量的63%。

米塔爾成功的主要秘訣是,及時利用了鋼鐵生產中的兩次技術革新。其中一個是從傳統的高爐煉鋼技術轉換到使用更加有效率的微型煉鋼爐。目前,除了哈薩克斯坦的鋼鐵廠還使用高爐外,LNM控股集團其餘的鋼鐵廠都在使用微型煉鋼爐。

此外,米塔爾還意識到,隨著越來越多鋼鐵廠采用微型爐技術,原材料廢鋼的價格會上漲,於是他開始投資廢鋼的替代品,直接還原鐵(DRl)。如今他已成為這種鐵的最大生產商。雖說米塔爾沒有申請專利,但直接還原鐵的生產技術複雜,很難被複製。所以,一位美國投資銀行的分析師斷言:該公司所掌握的直接還原鐵技術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難以被超越。

米塔爾這些“不中用”的資產,一直沒有引起行內人士的關注。直到2004年10月,米塔爾宣布以45億美元收購美國國際鋼鐵集團(簡稱ISG)時,人們才如夢初醒。在收購方案宣布當日,米塔爾旗下的上市公司伊斯帕特國際,股價上揚了27%,這也充分體現了米塔爾的遠見。

“我們需要更多大型的、健康的公司。他們會促使整個行業可持續發展。”米塔爾在倫敦的辦公室裏溫和地說,“我所期盼的是,行業整合會繼續下去。”他當然還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因為即使做成了ISG這筆交易,米塔爾鋼鐵公司也隻占到總產值達10億噸的全球鋼鐵市場的5%。

分析師認為,米塔爾將鋼鐵行業的整合從地區內部擴展到全球,改變了世界鋼鐵生產商之間的力量對比,他締造出的“鋼鐵王國”將對原材料供應商和客戶擁有更強大的定價能力。米塔爾預計,今後幾年,全球鋼鐵業還將發生類似的合並。他說,他的家族在美國和歐洲已經實現了發展目標,現在正將目光轉向東方。“我們在亞洲的業務不多,”他說,“這顯然是我們希望拓展的一個地區。”

盡管如此,但新收購的ISG的工廠並不是那麼美好,在2004年的前9個月,其利潤率為8.6%,遠遠低於米塔爾伊斯帕特公司和LNM公司的27.5%。

對於米塔爾如何讓ISG實現盈利,業內人士也都持觀望態度。但是對於米塔爾和他的執行層來說,改造ISG看起來並不是那麼困難,他們經常幹的就是從新興市場上收購工廠,然後大動手術。

米塔爾的這種模式也曾成功地運用在收購幾個波蘭工廠上。由於麵臨著上萬員工的失業,波蘭政府希望有人能夠收購其鋼鐵工廠。結果是,米塔爾擊敗了美國鋼鐵公司(U.S.SteelCorp),出價3.5億美元取得了PolskieHutyStali的控股權,這是瀕臨破產的4個獨立公司的結合體。作為收購的條件之一,米塔爾答應承受12.7億美元的債務,並且承諾注資7.7億美元。

麵對負有如此大的債務的工廠,對其他人來說可能就束手無策了。但米塔爾卻非一般的人物。他一接手這個工廠,就把一支15人組成的特別任務小組,派到了西裏西亞,其中大多數是印度人。小組的核心人物是辛亞,他是印度國有鋼鐵行業的老手,已經為米塔爾在墨西哥和捷克的拓展發揮了關鍵作用。這個小組的首要任務是要穩定人心,因為這些波蘭工廠的經營是如此糟糕,他們已經不能拿出足夠的現金付給供應商和員工,每天都有大堆的討債信如潮湧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