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此時無聲勝有聲。”有時候,人在許多場合並不需要太多的言行表現,隻要默默無言,就足以使對方懾服了。就像諸葛亮布下空城計,看上去空空蕩蕩,反而給敵人一種受到包圍的不詳預感,隻得夾著尾巴溜走了。“欲擒故縱”,“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其意思是遇事不慌,鎮定自若,揮灑自如。這是領導在管理事務中的智慧,也是一種智慧人生。
領導如何做到自然而然呢?
有三個方麵。第一,領導者應盡量少施行命令或指示。第二,不要實行使下屬負擔過重的政策。第三,對下屬的各種活動盡量避免介入或幹涉。那麼,這是不是說領導者對一切都不管,而無所事事呢?事實絕非如此。聰明的領導者要隨時留心下屬的動向。但是若因此而口出怨言或是發牢騷、自歎倒黴,那麼這樣的領導者並不稱職。因為無論工作多麼辛苦,都是自己應負的責任,所以表麵上不應顯出痛苦的樣子,而要以悠閑自在的精神狀態麵對下屬,使他們安心工作。
現代企業的組織管理,如果董事長或總經理事必躬親,不但會打擊下屬士氣,而且自己也會累得挺不住。身為主要領導,為員工創造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是他的責任。日常的工作要交給各部門的主管去辦,將職權分擔出去。如此一來,自己才會騰出精力構想經營大計。
該放手時就放手
在我們身邊,常可看到這樣的領導,勤勤懇懇,早來晚走。無論大事小情,樣樣親力親為。的確十分辛苦,但所負責的工作卻常常雜亂無章,眉毛胡子亂成一團。而這些領導則像陀螺一樣,從早轉到晚,你問他在忙什麼,看到的情景很可能是張口結舌。事事都管、都抓,結果必然是什麼也管不好。高明的領導者應該怎樣處理公務呢?下麵講一個事例。
漢宣帝時有一位宰相名叫丙吉。有一年春天,丙吉乘車經過繁華的都城街市中,碰見有人群鬥,死傷極多,但他若無其事地通過現場,什麼話都沒說,繼續往前走。不久又看到一頭拉車的牛吐出舌頭氣喘籲籲,丙吉馬上派人去問牛的主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旁邊的隨從看見這一切覺得奇怪:為什麼宰相對群毆事件不聞不問,卻擔心牛的氣喘,如此豈不是輕重不分,人畜顛倒了嗎?於是有人鼓起勇氣請教丙吉。
丙吉回答他:“取締群歐事件是長安令或京兆尹的職責,身為宰相隻要每年一次評定他們的勤務,再將其賞罰上奏給皇上就行了。宰相對於所有瑣碎小事不必一一參與,在路上取締群眾圍鬥不需要。而我之所以看見牛氣喘籲籲要停車問明原因,是因為現在正值初春時節,而牛卻吐著舌頭氣喘不停,我擔心是不是陰陽不調。宰相的職責之一就是要順調陰陽,因此我才特地停下車詢問原因何在。”眾隨從聽後恍然大悟,紛紛稱讚宰相英明。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領導者應下功夫做的事情:第一是對大局的判斷和掌握。第二是調整團體的能力。第三是讓部下各盡所能,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可見,領導者不必事必躬親,事無巨細地過問,該放手時就要放手,而要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充分調動每個下屬的積極性,使其各盡所能,各安其職,這樣整個機構就會像一台機器一樣不停地運轉。
領導隻考慮重大的問題
作為上司所做的事情極多,但是許多老板仍能從容不迫,應付自如,為什麼呢?一位老板一語道破其中天機:“我自己隻擔任指揮工作,一切機械式的事情都交給那些能夠勝任的人。我深知要成就事業,最重要的是時時創新的計劃、指揮得法和監督不懈。至於那些凡是助手能夠辦理妥帖的工作,我盡可不必動手。”
一個領袖人物,最重要的是得有卓越的思想和計劃,而不應把創造新思想新計劃的寶貴精力和光陰耗費在一般瑣碎的小事上。對於老板來說,應該把各種瑣事盡量交給部屬去做。不過切記:你之所以會把瑣事交給下屬去做,是因為你需要去思考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製定新的關係到整體發展計劃。而這些工作才是你的分內之事。有些領導,以自己是“最繁忙的人”而自傲。這實在是大錯特錯的想法,在有識者看來,領導者無異是在說自己是一個最不善指揮他人工作的人,他沒有駕馭屬下的學識和能力,所以不是個稱職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