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孟小姐換姓改名 康若山移花接木(2 / 2)

滑全頗有些恨嶽父之意,康若山赤知其暗恨,總想我為無子,故被這慚打算,我今五十歲,四季補養,精神不減,豈真不能生產?妻孫氏年雖小吾一歲,力體微弱,不能受胎。今婿如此存心欺我無子,何不取一少年美妾,或能生子,亦未可知。即令媒婆探訪貧家之女,隻要才貌雙全,不惜厚金,娶來為要。此言一傳,就有許多貧人貪他重價,若得生子,便可得他財產,一時就有許多庚帖請來。康員外揀了一個寒士洪任之女,名柔娘,頗有姿色,年方十七歲,的是處女。員外用了四百餘兩銀子,娶入偏房,卻亦小心敬奉大娘,因此妻妾相安,甚是得巧。入門不過月餘,柔娘已懷胎了,員外大喜。到了次年五月,康若山已五十一歲,柔娘果生出一子。員外收得讚禮珠玉甚多,滿月以後,賀客滿堂,真是熱鬧,皆稱老蚌生珠。若山即將此子取名元郎,即叫一個乳母撫育。惟有滑全恨之入骨。康若山早知滑全暗中怨恨,詐為不知。再一年,若山已是五十二歲,自思我已生子,偏遇女婿貪財,待我再娶一妾,或得再生一子,正好氣煞我存心不良之女婿,看他有何能為。就再用銀子五百,再娶了貧民張大洪之女,亦是處女,名德姐,年方十六,亦有容貌。孫氏雖是不悅,卻不敢多言。這滑全自思老兒不死,家資一定要花費,真是說不出的可恨也。康若山正喜二女和合。

又過二年,已是五十四歲,自思我已老,豈能撫育元郎長大,我若先死,孫氏必將家產和女婿對分,且又袒護女婿,隱匿財產,名稱對分,元郎母子無有十一。今尚算壯健,且再出外經商,吃三四年辛苦,亦可多得十萬銀子,就好設法分定,免得日後異言。乃領了四個慣出經商的家人,往外省買了七八萬銀子的珠寶,欲回家園。因遇連日下雨,路上泥滑難行,是夜辦歇在酈明堂同店。又值天氣炎熱難睡,步出房外散步。正在納涼,忽聽書聲朗朗,從門縫中偷看,拾見酈明堂烏發滿頭,比女子還要加倍。正為因熱脫去頭巾,看得明明白白。麵形如蓮子,顏色似瑞雪朝霞,秋波一轉,百媚俱生,見一雙玉手,潔白如雪。自思富貴生於手足,聰明生於耳目,看此少年,日後必是大貴人無疑。且珠寶我能識貨,豈有人之貴賤反看不出之理?我今憑這目力進去,他必和我相會的,若肯認我為父,將來做官,我豈不榮耀呢?

明堂已停了讀書,此時康若山走將去,即輕輕敲門。明堂吃了一驚,忙將頭巾戴上,問曰:“是誰?“若山低聲答曰:“同廟客商,因見客官如此勤讀,特來動問,大為不該。”明堂即開門相迎。若山入內,明堂忙移一把椅子,同若山分賓主坐下,壺中尚有茶,忙敬一杯曰:“旅舍不恭,望乞恕罪。”若山接茶謝曰:“多蒙足下如此過愛,老夫何以敢當。明堂問曰:“老丈鄉居何處?高姓尊名?作何營業?請道其詳。”若山曰:“老夫姓康,名若山,字信仁,因販些珠寶,欲回寒舍,就在湖廣省武昌府鹹寧縣居住。請問客官尊姓大名?貴府何在?欲往哪裏貴幹?”明堂答曰:“原來就是康員外,失敬了。”若山曰:“怎當員外之稱。”明堂曰:“小生姓酈,名明堂,字君玉,乃雲南雲州府昆明縣人。小生年方二八,意欲進京捐監,赴省鄉試,以圖便捷。奈小仆抱病,在此調理不痊,心恐迸京考試不及,有誤功名,因此悶讀。不料驚動老丈,獲罪良多。”康若山曰:“原來是一位名士,少年有誌,真是可敬。但你主仆年幼,又未到過北京,且山東一路,響馬甚多,倘有失錯,人財兩失,深為可慮。”明堂歎曰:“老丈見教,實金玉之言。但已為著功名,其餘俱付之天命了。”若山曰:“事須萬全,豈可冒險而行。老丈雖久出外在北,亦隻有幾個相好,若要捐監,隻寄姓名住址年貌上京,相好鋪戶即替你捐下,監單一到,就可進省考試,不必進京,豈不兩便?但有一事,足下若肯聽從,卻就便捷。”明堂曰:“老丈有何言語,隻管見教。可行則行,不可行則止。”

未知康若山說出何語,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