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蘇大娘乳哺守節 孟士元訂期比箭(1 / 3)

卻說蘇大娘因家窮欲守節,願作乳奶,撫養女兒。適孟士元要尋乳母,係要王直的,有鄰婦與孟士元有親,遂薦蘇大娘與孟家為乳母。孟士元見蘇大娘舉止端五,又是士人之妻,乳漿極多,憐其小戶婦人,能守名節,留他母女在家,吩咐婢仆不許怠慢,俱稱為蘇大娘。杜氏更加謙恭有禮,凡婢仆遇有小過,為其曲庇,眾皆感激。

及韓夫人臨盆,腹申絞痛昏迷,注生娘娘鳳冠鱗袍,後隨一花冠紅袍女,進房謂夫人曰:“吾乃注生娘娘,特送執拂女前來,日後名聞天下,富貴驚人。”又見花冠女向前抱住韓氏,連稱母親。韓氏痛醒,聞得滿室蘭香,再一絞痛,生下一女,韓氏心知非比常人。士元喜蘭香一日被方散,亦知非俗女。及至三朝,見女生的眉目清秀,韓氏說明夢申言語,遂取名孟麗君,交蘇大娘撫養。

轉瞬間,孟小姐年已四歲,與蘇映雪同庚,猶姊妹一般,行坐相隨,一樣孩子,俱皆俊秀,育語不苟,孟士元一並愛惜。孟小姐心極靈巧,凡事參透,韓夫人愛如珍寶。及至五歲時,孟士元親教孟嘉齡讀書,孟小姐亦隨兄攻書,孟翰林遂著蘇映雪與兒女同讀,三人申惟有孟小姐屬是用心沉潛,且又天資聰敏,過目成誦,字字不忘。孟嘉齡雖亦勤讀,但天資終是不及其妹。蘇映雪卻亦勤讀。孟小姐至七歲,四書五經俱已讀過,便能吟詩。夫人因小姐畏痛,不忍穿耳,孟士元曰:“若不穿耳,不成女流。”夫人笑曰:“侯臨嫁穿耳未遲。”遂不穿耳。及至九歲,便能作文。此時公子年已十三歲,每日作文,俱不及妹。孟士元每對夫人歎曰:“家門不幸,女勝於男,若使女兒為男,怕不是鼎甲奇才。”蘇映雪中等才能,隻能吟詩作文而已。

且說孟小姐讀至十二歲,每作詩文與父親批改,孟士元擱筆不能批改一字,每對夫人歎曰:“若使朝廷一設女科場,吾女定是狀元無疑。”小姐亦知雖精通詩文無用,細覓家遺書,諸子百家及律例等件,無不通曉,醫h命相,俱皆暢曉,又用心學習女工,凡刺繡針諧,無所不合,就在幽香閣同蘇映雪母女一處臥睡。孟小姐心好清淡,不施脂粉,隻戴一朵鮮花,生成嬌豔。蘇映雪亦能詩文,容貌雖遜孟氏,若比他人,勝過百倍。夫人又留心買一幼婢,年十二歲,名呼榮蘭,諸事乖巧,最稱小姐意,在閣上服侍小姐,十步不離。每有官家求親,孟士元因俱非是佳婿,皆辭以年輕。因盂士元以皇甫敬相約,不時到帥府飲酒,孟士元常說女兒才學,雖翰苑名士不及,凡有疑難事,父子難決,女兒一言,即便剖明,智慧無人可及!且又深明世務,待下以寬,上下人等,俱皆敬重,惟姻事實難擇配,雲雲。各官宦深知孟小姐才貌,因此求親者頗多。

且說秦布政受了皇甫敬囑托,次早備了執事,來到孟府前,隻見孟府前已放一頂大轎。把門人忙傳帖入內。適遇南門外一個鄉宦,名叫顧宏業,乃二甲進士出身,曆官至鴻臚寺卿,年進五旬,告假養母,近日辭官回鄉,來拜孟士元;方接坐待茶,

隻見家人帶帖報曰:“本省布政來拜,說有要事麵會。”孟士元對顧宏業曰:“老先生請坐,弟迎接秦布。”顧宏業曰:“待秦布政會過,老夫的話長,慢慢說明。”孟士元即令開中門,親列滴水簷前,隻見大轎前來,孟士元向前拱手曰:“治弟不知老公祖下降,不曾遠接,望乞恕罪。”秦布政慌忙下轎答禮曰:“下官何能,怎勞老大人迎接。”二人相遜進內,顧宏業早已降階迎接曰:“老公祖駕到,老夫有失回避,望赦唐突之罪。”秦布政答禮曰:“下官不知老先生在此,有失傳帖,勿罪勿罪。”三人上堂遜坐,因秦布政乃是父母官員,坐在東一位,顧宏業坐在東二位,孟士元主位相陪。

茶罷,顧宏業對秦布政曰:“老公祖有何貴事,請即言明。”秦布政曰:“老先生先來,下官怎好唐突,侯老先生言畢,下官方敢啟齒。”顧宏業曰:“老夫所言之事甚長,又未曾啟齒。公祖乃父母官,有事當先說,學生隨後再說未遲。”孟士元曰:“顧先生方到,尚未開口,公祖有事,請即賜教。”秦布政曰:“既蒙二位先生吩咐,下官有情了。”顧、孟齊聲“不敢”。秦布政謂孟士元曰:“下官特來求令愛親事。”言罷,即向顧宏業曰:“下官事已說明,老先生有事,隻管開陳。”顧宏業笑曰:“老夫亦為孟小姐姻緣,來爭老公祖的媒禮。”秦布政亦笑曰:“弟一生庸愚,那裏會賺媒禮,實乃受人囑托來的。若果要賺媒禮,顧老先生所說姻緣,未必即我說的親事,這媒禮卻是難奪哩!“顧宏業曰:“若論老夫所說這段姻緣,就是普天下再尋,亦無有勝我說的姻緣。但老公祖乃受人囑托,老夫乃是為親求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