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職場中,競爭在所難免。即使是朋友之間,也要把競爭看作是正常的、自然的積極的、無法回避的客觀事物。競爭的結果總是導向工作有效性的提高。參與競爭促進了能力的提高, 謙讓但不是退讓,積極應對競爭或機會,該出手時就出手當仁不讓。
6. 職場中,你常常需要為友誼分擔責任。有時候你認為自己在為朋友幫忙,但其實你可能是在分擔自己不必要承擔的責任。如果這種事情做多了,要靜下心來想想,自己從中到底得到了什麼。這不是自私,因為感情上的平衡是維持一種健康良好的關係的關鍵。
7.學會調節和掩飾自己的情緒,不要把負麵情緒傳遞給你的朋友。自己處於情緒低潮時在與他人交往當中不斷釋放出來,使他人感到壓抑而不是感到享受。這首先要覺察和處理好自己的“情感/ 情緒”,進一步要爭取做到的是關注覺察他人的情緒,並積極調動他人的積極情緒。
8.職場上的友誼是階段性的,它常常會因為工作調動等多種原因而產生變動,順其自然就好。如果你的人品和能力都被他人稱道,即使在很久沒有聯係之後,大家重聚時依然可以馬上找回友誼的融洽感覺。
三大紀律:
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職場上的朋友不能用私人朋友的期望值去要求對方,就像你也不希望其他同事拿很高的期望來要求你一樣。畢竟,你與公司內部的同事或上司有許多工作上的接觸,與外部同行存在公司間的商業敏感話題, 切不可用私交的感情因素替代公事準則,否則必生事端,不僅朋友關係難以維係,也許還會使自己或朋友的職業生涯受連累。
2.要學會拒絕。職場上的朋友常常可以一起分享信息,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友誼在一定程度上可表現為你對他人的影響力,這樣在獲取或利用他人資源或做成生意方麵就可以為自己和朋友創造有利條件。但即使是朋友,也不能做違背公司價值觀及商業倫理的事。
3.不同的朋友圈不要有交集。職場人都有很多不同的社交圈,工作中的朋友是一個圈子,私生活的朋友是又是一個。即使同是工作中的朋友圈,也會因為行業或其他原因各成一體。當你想讓他們互相認識的時候,先問自己會不會給自己帶來一些負麵影響。
【職場“催熟”貼士】
職場中的友誼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利也有弊。
職場上,處理與上司、同事之間的關係,其實就是找到這個“既不太紮又不太冷”的距離。而職場友誼的把握,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