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海洋冰川大觀(3)(2 / 3)

愛琴海海岸線非常曲折,港灣眾多,共有2500個左右的島嶼。愛琴海的島嶼可以劃分為七個群島:色雷斯海群島,東愛琴群島,北部的斯波拉提群島,基克拉澤斯群島,薩羅尼克群島(又稱阿爾戈-薩羅尼克群島),多德卡尼斯群島和克裏特島。愛琴海的很多島嶼或島鏈實際上是陸地上山脈的延伸。一條島鏈延伸到了希奧島,另一條經埃維厄島延伸至薩摩斯島,還有一條從伯羅奔尼撒半島經克裏特島至羅德島,正是這條島鏈將愛琴海和地中海分開。許多島嶼具有良港,不過在古代,航行於愛琴海並不是很安全。許多島嶼是火山島,有大理石和鐵礦。克裏特島是海中最大的一個島嶼,麵積8000多平方千米,東西狹長,是愛琴海南部的屏障。克裏特島上有大麵積的肥沃耕地,但是其他島嶼就比較貧瘠了。愛琴海島嶼的大部分屬於西岸的希臘,一小部分屬於東岸的土耳其。愛琴海是地中海東部的一個大海灣,位於地中海東北部、希臘(Greece)和土耳其之間,也就是位於希臘半島和小亞細亞半島之間。愛琴海是世界上島嶼最多的海,所以愛琴海又有“多島海”之稱。南通地中海,東北經過達達尼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通黑海,南至克裏特島。

在氣候類型方麵:愛琴海屬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幹燥、蒸發旺盛。盛行北風,但每年9月到次年5月有時刮溫和的西南風。

地質地貌:愛琴海海域中島嶼眾多、星羅棋布。海岸線曲折,有無數海灣、港口和避風小港。處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積壓碰撞的地帶,為地殼不穩定區,多火山、地震。

重要數據:長611千米,寬299千米,麵積21.4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570米,最深處在克裏特島東麵,達3543米。

鹽度洋流:因蒸發大於降水,海水鹽度較高,為36譯~39譯,高於馬爾馬拉海和黑海,因而引起黑海中較淡的海水從表層通過海峽流入愛琴海,而愛琴海中鹽度較大海水通過海峽下層流向黑海的海水交換形式。希臘半島與埃維亞島之間的海潮以凶猛多變聞名於世。表層海水夏溫達24益,冬溫達10益。在490米深處,溫度波動在14~18益。從黑海流向愛琴海東北的大量低溫水流,對愛琴海的水溫產生一定影響。黑海水流含鹽量少,降低愛琴海海水的鹹度。

資源:海中缺少營養物,故而生物稀少。但海水清澈平靜,溫度很高,因之有大量魚群從其他地區遊來產卵。大部分島嶼多岩石,十分貧瘠。北部島嶼一般比南部島嶼樹木繁茂。薩索斯島附近有石油蘊藏。

戰略地位:是黑海沿岸國家通往地中海以及大西洋、印度洋的必經水域,在航運和戰略上具有重要地位。沿海主要港口有薩洛尼卡、比雷埃夫斯(希臘)和伊茲密爾(土耳其)。

世界之最:以上已經提過愛琴海是世界上島嶼最多的海。愛琴海的島嶼大部分屬於西岸的希臘,小部分屬於東岸的土耳其。海中最大的一個島名叫克裏特島。

威德爾海

威德爾海(WeddellSea)是大西洋最南端的屬海,深入南極大陸海岸,形成凹入的大海灣。中心點地理坐標大致為南緯73毅,西經45毅。南臨南極半島,東為科茨地,最南是廣闊的菲爾希納(Filchner)和龍尼(Ronne)冰棚前方的冰障。海域經常被厚冰覆蓋,在初夏時節,中西部的海冰向北漂流,幾乎到達南緯60毅。英國探險家和獵海豹者詹姆斯·威德爾(JamesWeddell)於1823年2月20日乘“珍妮號”帆船,從南奧克尼群島出發,向東南方向航行,最遠到達南緯74毅15憶,西經34毅17憶。1900年以發現者威德爾的名字命名該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