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雷尼爾的相遇令人猝不及防。清晨從西雅圖出發往5號高速公路南下,再接706號公路向東而行,行走不到2小時即可看見美麗的雷尼爾山在浮雲中若隱若現:深藍色蒼穹裏,仍有星光點點如碎鑽般點綴其中,早起的雷尼爾卻已開始抬起清麗的麵龐對鏡梳妝,霧氣為胭脂,雲朵作花黃,頃刻間陽光穿透所有雲層,射出萬丈光芒,女王驕傲地微微一笑,天地頃刻黯然失色,周圍群山皆俯首稱臣。
發現雷尼爾山的第一個歐洲人是喬治·範庫弗上尉,他在1792年為英國繪製帕基特海峽的地圖時發現雷尼爾山,將其描述為“高險陡峭、白雪皚皚的山峰”,並以他的一位從未見過此山的朋友裏爾·阿德邁隆·皮特·雷尼爾的名字為其命名。其實,鄰近的印第安部落早就知道此山,並稱其為“塔荷瑪”,意思是“上帝之山”。雷尼爾山高度為4323米,遠遠超出周圍1800米高的群峰。
從西雅圖能看見數百座山,但當人們提及“那座山”的時候,人人都知道指的就是雷尼爾山。一個多世紀以來,雷尼爾山深深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愛好者,一方麵因為這是一個挑戰,另一方麵則是在1888年登上頂峰的約翰·穆爾盛讚這座山具有“遼闊的、像地圖一樣的景致”。
雷尼爾山攔截了來自太平洋的濕潤空氣,氣候異常濕潤。1971~1972年冬天,這裏的降雪量達到20米,創造了北美曆史上的降雪之最。充沛的降雪使雷尼爾山孕育了25條現代冰川。在美國除阿拉斯加以外的49個州中,雷尼爾山冰川數量最多。積雪在夏季融化,灌溉著野花競放的草地。該地區的早期定居者艾坎尼·隆邁爾被冰川、雪蓮、晶瑩閃爍的星辰和地毯般覆蓋的青草地所組成的如畫美景深深打動,讚道:“天堂肯定就是這樣的。”他的溢美之詞正是位於雷尼爾山的天堂冰川名字的由來。
雷尼爾,這一方晶瑩淡美的人間天堂,置身於此,你會不自覺忘卻心中的煩惱。這一切的一切,隻為那名叫雷尼爾的冰雪女王。
落基山
落基山脈是美洲科迪勒山係在北美的主幹,從阿拉斯加到墨西哥,南北縱貫4500千米,巍然壯觀,層巒疊嶂,群峰聳立,猶如一條綿延起伏的巨龍,成為北美大陸的支柱,由此被稱為北美洲的“脊骨”。粗獷又不失秀美,荒蠻又不失生機,這是落基山吸引人的地方。這裏有高聳的雪峰、巨大的冰原、色彩迷人的湖泊以及眾多的野生動物。為保護美好的大自然,這裏建有許多國家公園和省立公園,可以說,這裏是大自然的美景博物館。
落基山是從北向南縱貫北美的偉大山脈,南北各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態環境差異明顯,各自呈現出風格獨特的自然風光,自然景觀最為壯麗。落基山脈分布範圍很廣,它的很大一部分坐落在加拿大境內。這裏不僅蘊藏著豐富的煤、鐵、金等礦物資源,迄今為止,它還是一個沒有被人類過度開發的荒野地帶。更重要的是,這裏還是在激烈的競爭、工作和生存壓力下,身心疲憊、精神緊張的現代人釋放壓力、尋找自我、獲取安慰的最好的所在,堪稱現代人的精神避難所。
整個落基山脈由眾多小山脈組成,其中有名有姓的就有39條,大部分山脈平均海拔2000~3000米,甚至有許多山峰在4000米以上,如加尼特峰高達4202米,隆斯峰高達4346米,埃爾伯特峰高達4399米。每個峻嶺形如長劍,高聳入雲;每個險峰,雲霧繚繞,白雪皚皚。許多美國大河都發源於落基山脈,如密西西比河、阿肯色河、密蘇裏河、科羅拉多河等,還有不少河流靠山頂的冰雪融化供給水源。所以,落基山脈是北美洲東西部最大的分水嶺,山脈西部的河流注入太平洋,山脈東部的河流注入墨西哥灣。
落基山脈經曆了長達1億年的形成過程,演繹了一部壯觀劇烈的地貌變遷史。起初,它是一片巨大的地槽地區,直到白堊紀初期還是一片碧波蕩漾的淺海,在這裏,各種各樣的生物自由自在地生活著。後來,這個地區開始不斷地上升,最終由海洋變成了陸地。為了生存,各種生物與大自然展開了一場殊死的搏鬥,有的活了下來,有的卻從這個星球永遠消失了。緊接著這個地區發生了排山倒海一般大規模的造山運動,岩漿被壓抑了幾億年,此刻突然衝出地麵,照亮了這片沉寂了幾億年的土地,許多動物嚇得到處逃竄。地殼隨之發生了強烈的褶曲與壓縮,山脈隆起,形成巨大的花崗岩山係。怒火平息後,群山又遭到冰川的侵蝕,留下了陡峭的角峰、冰鬥槽穀等冰川地貌。經曆了這場漫長的造山運動後,落基山終於巨人般屹立在遼闊的北美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