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瀑是北雁蕩山景觀的靈氣所在。清人有詩:“東甌夙稱山水窟,西穀龍湫最奇絕。”大龍湫瀑布從190米的崖頂飛瀉而下,勢若銀河倒瀉,匹練橫空,在陽光與風的作用下,飄逸輕靈,煙霧彌漫。如珠垂掛的小龍湫、變幻多姿的散水岩、氣勢不凡的西大瀑、活潑瀟灑的梅雨瀑等,均各具特色,自有奇妙之處。
南雁蕩山位於平陽境內,距溫州市區87千米,離平陽城關32千米,總麵積97.68平方千米。因北部明王峰上有泥塘沼澤,秋冬大雁在此棲息,且與北雁蕩山遙望相對,故名。風景區以秀溪、幽洞、奇峰、景岩、銀瀑、石塹為六大特色,有“浙南第一勝景”之稱。與北雁蕩、中雁蕩合稱雁蕩山風景名勝區,屬於山嶽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景區山嶽由浙、閩邊界的洞宮山山脈延伸而來,多在海拔500米以上,迂折盤回。北部以明王峰為主峰,海拔1077米。九溪彙流,中貫溪灘,山水相映。並分東西洞、順溪、東嶼、疇溪和石城五個景區,有67峰、24洞、13潭、8瀑、9石之勝。
中雁蕩山因居北、南二雁蕩山之間,故稱中雁蕩山,分玉甑、三湖、東淙、西淙、鳳凰山、楊八洞、劉公穀七個景區。其中玉甑、西淙、東淙為三大主要景區。步入景區,即見峰巒陡峭,洞穀深邃,峰奇石怪,溪碧泉清,自然造型奇秀,空間組合協調優美。
黃山
黃山之鬆多而奇,落根於奇峰怪石之中。黃山鬆,它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以石為母,頑強地紮根。黃山的鬆具有很強的生命力,隻要石縫間稍有立足之地,它就能就勢而長。因此樹形多具有豐富的藝術魅力,愈在險境,愈顯神奇。依照它們的外形特征命名為迎客、送客、蒲團、鳳凰、棋盤、探海、黑虎、麒麟、連理、接引等十大名鬆。更奇的是每棵鬆都有一段不同尋常的來曆,比如黑虎鬆,據傳,古時有一和尚去獅子林做功課,見有黑虎俯臥在鬆頂上,課畢返回,不見黑虎,隻有古鬆挺立,幹枝氣勢雄偉,一派虎氣,因而得名。
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以奇取勝,以多著稱。黃山的奇峰怪石,形態奇巧,千姿百態,有的像人,有的如物,有的似飛禽,有的若走獸,許多奇峰怪石都有自己的名字。如天都峰、蓮花峰、鯽魚背、夢筆生花、筆架峰;還有“天女散花”“天女繡花”“羊子過江”“仙人飄海”“武鬆打虎”“丞相觀棋”等。
黃山石“怪”就怪在從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狀,在不同的天氣觀看情趣迥異,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如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塊大石頭,形如大公雞展翅啼鳴,故名“金雞叫天門”,但登上龍蟠坡回首再望,這隻一唱天下白的雄雞卻仿佛身一變,變成了五位長袍飄飄、扶肩攜手的老人,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怪石分布可謂遍及峰壑巔坡,或兀立峰頂,或戲逗坡緣,或與鬆結伴,構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畫卷。
“黃山自古雲成海”,雲海,為黃山四絕中的又一絕。黃山是雲霧之鄉,以峰為體,以雲為衣,其瑰麗壯觀的“雲海”以美、勝、奇、幻享譽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觀,尤以冬季景最佳。觀雲海的理想地點有五處:觀前海在玉屏樓,觀後海在清涼台,觀東海在白鵝嶺,觀西海在排雲亭,而登蓮花峰、天都峰、光明頂則可盡收諸海於眼底,領略“海到盡頭天是岸,山登絕頂我為峰”之境地。
黃山“四絕”之一的溫泉也很奇特。黃山的溫泉有兩處。位於紫雲峰下的“朱砂泉”最為著名,素有“天下名泉”之稱。傳說此泉與紫雲峰和朱砂峰相通,朱砂峰下的朱砂礦,乃是它的源泉。泉水每隔數年要變一次顏色,因呈赤紅色,故名“朱砂泉”。
溫泉每天的出水量約400噸,常年不息,水溫常年在42益左右,屬高山溫泉。黃山溫泉對消化、神經、心血管、新陳代謝、運動等係統的某些病症,尤其是皮膚病,均有一定的功效。相傳軒轅黃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之後,白發變黑,返老還童,曾將此譽為“靈泉”,郭沫若稱其“足比華清池”。
黃山的冬雪可稱得上黃山“第五絕”。黃山冬雪不同於北國的冬雪,它不是那種厚重嚴實並且持久不化的雪,黃山的冬雪,妙就妙在與黃山的鬆、石、雲、泉巧妙而完美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