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山嶽峰巒大觀(2)(2 / 3)

阿空加瓜山區現在是阿根廷著名的登山遊覽勝地。阿空加瓜山四麵皆可攀登,但從北坡攀登較容易,南坡較難。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自由攀登此山,通常隻有持登山許可證的登山運動員才被允許登山。

在秘魯境內高不可攀的安第斯山脈高處,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峽穀,它的深度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峽穀的兩倍,在雅魯藏布大峽穀被發現之前曾被列為世界最深的峽穀。這個峽穀就是著名的科爾卡峽穀。

科爾卡峽穀是科爾卡河衝刷侵蝕地表形成的深溝,深不可測。這裏與世隔絕,少有人至。這裏的景色非常罕見,巍巍高山裂開一道口子,看起來像是被一把大刀斬出來的。裂隙底部是科爾卡河,在雨季,河水奔騰澎湃。穀地之上3200米處,群山環繞,積雪的山峰高聳入雲。

群山的另一邊是火山穀,裏麵屹立著許多錐形火山,頂部為圓形火山口。

火山穀長64千米,穀內共有86座死火山渣堆。有些高達300米,有的四周是田野,有的四周堆滿凝固的黑色熔岩。在火山穀與太平洋之間,有一條布滿沙石的酷熱溝穀,名為托羅穆埃爾托溝穀,無數白色巨礫散布穀內。更為奇怪的是,不少石礫上刻有幾何圖形、太陽、蛇、駝羊以及頭戴怪盔的人,這些圖案和符號是誰的傑作至今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泰山

泰山占地總麵積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頂海拔1532.7米,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帶的第一高山,有“泰山天下雄”之譽。古往今來,官宦仕者,墨客騷人,無不以登泰山為榮,聖人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歎,而“詩聖”杜甫也吟出了“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言壯語。

自古以來,遊覽泰山的人都希望看到泰山極頂的日出奇觀,這是泰山最迷人的景象。在泰山極頂觀日出有兩種情形:一種是觀陸地日出,一種是觀海上日出。

陸地日出時,先是東方一線晨曦由灰暗變成淡黃,又由淡黃變成橘紅。

東方天幕逐漸噴射出萬道金色的霞光,接著,東方天空中的雲朵七色交雜,氣象萬千又瞬息變化,滿天彩霞與地平線上的茫茫霧靄連為一體。最後,一輪紅日躍出雲幕,冉冉升起,頃刻之間,金光四射,群峰盡染,大地複蘇。觀陸上日出的機會較多,每當秋、冬交替之時,隻要雲氣較少且前一天刮西北風,或是雨後轉西北風而次日天朗氣清時,遊人就能大飽眼福,不枉泰山之行。

在岱頂觀海上日出的機會很少,隻有夏至和冬至前後,日出方向避開膠東半島而在與陸地最近的海域內、夜間晴朗無風、氣層折射達52毅時才能看到。岱頂海上日出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起初太陽像個赤輪在海麵上上下跳蕩,欲上又止,紅豔欲滴。最後,太陽變成了火球躍出水麵,騰空而起,整個過程像一個技藝高超的魔術師在瞬息間變幻出了千萬種多姿多彩的畫麵。

此外,在泰山最難得的是還能看到日珥。日珥是太陽表麵噴射的火焰狀熾熱氣體,隻有在日全食時才能用肉眼看到。

雲海玉盤是岱頂的又一奇觀。它多在夏、秋兩季出現,需要適宜的自然條件。如果雨後水蒸氣大量上升,或夏季從海上吹來的暖濕空氣被高壓氣流控製在海拔1500米左右,與泰山海拔高度持平,加之此時恰好無風,在岱頂就會看見白雲平鋪萬裏,猶如一個巨大的玉盤懸浮在天地之間。遠處的群山全被雲霧吞沒,隻有幾座山頭露出雲端;近處遊人踏雲駕霧,仿佛來到了仙境。微風吹來,雲海浮波,諸峰時隱時現,像不可捉摸的仙島;風大後,玉盤便化為巨龍,上下飛騰,如翻江倒海一般。無論在國內或國外,寶光都極難看到。泰山寶光多出現在碧霞祠東、西、南諸神門外的雲霧中,因而得名。碧霞寶光因在光環中有聖像,故又被譽為“泰山佛光”,是泰山極為罕見的神奇光暈景象。

如果遇濃霧或密雲天氣,背光仔細觀察,便見雲霧經強光照射而衍生出一個五彩光環,環中央還晃動著觀賞者的身影。光環呈現出紅、橙、黃、綠、藍、靛、紫各色,絢麗動人。

最外層的豔紅光圈如斑斕日珥,閃閃發光。如果雲霧平穩,則可持續幾十分鍾。光環大小與雲霧中的水滴大小有關,水滴越大,光環越小。當雲霧中大小水滴並存時,即可形成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的光環,稱作多重寶光。

據記載,泰山佛光大多出現在6~8月,觀賞寶光須在半晴半霧的天氣。此時空氣潮濕、含水量大,雲霧順山穀向上徐徐移動,當太陽斜射時,順光觀察霧幕,即可看到寶光。

非洲維龍加山脈

維龍加山脈又稱姆豐比羅山,是非洲中東部的火山山脈,沿剛果(金)、盧旺達和烏幹達邊境延伸近80千米,有8個主要的火山,其中以卡裏辛比火山最高。在山脈中部和東部有6座死火山,以米凱諾火山和薩比尼奧火山最老,始於更新世早期,火山口已經消失,侵蝕成崎嶇地形。山脈西端的尼拉貢戈火山和尼亞姆拉吉拉火山形成還不到2萬年,有許多火山口,熔岩仍在活動,並遠流到基伍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