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達峰還頗受登山員的青睞。它的海拔高度雖然並不驚人,但登山難度絕非尋常。在主峰的東西方位,博格達峰山體陡峭,西坡與南坡坡度達70毅~80毅,隻有東北坡坡度稍緩,因此,該峰直到1981年6月9日,才由日本京都登山隊11人開創登頂紀錄。天池位於博格達峰的半山腰,海拔1980米,是一個天然的高山湖泊。湖麵呈半月形,長3400米,最寬處約1500米,麵積4.9平方千米,最深處約105米。天池湖水清澈,晶瑩如玉。四周群山環抱,綠草如茵,野花似錦,有“天山明珠”之盛譽。
天池是由古代冰川和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高山湖泊。四周雪峰上消融的雪水,彙集於此,水深近百米,清純宜人。每到盛夏,湖周圍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最為明豔。即使是盛夏,湖水的溫度也相當低,乘遊艇在湖麵上行駛,一陣陣涼風吹來,暑氣全消,是避暑的好地方。周圍山坡上長著挺拔的雲杉、白樺、楊柳,西岸修築了玲瓏精巧的亭台樓閣,平靜清澈的湖水倒映著青山雪峰,風光旖旎,宛若仙境。傳說,天池便是“瑤池”,是西王母會聚眾神仙、舉行蟠桃盛會的地方。
平頂海山
在夏威夷群島、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和斐濟群島一帶的深海海底,有一座座奇異的海山,它們的頂部像被截掉一樣,都是平坦的,被稱為“平頂海山”。
這種海山除太平洋外,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中亦有存在,它們有的孤獨地聳立於海底,有的成群出現。平坦的頂部為圓形或橢圓形,直徑從幾百米到二三十千米不等,頂部離海麵最淺為400米,最深為2000米。美國海洋地質學家赫斯對此進行了較係統的研究,他認為“平頂海山”是沉沒了的島嶼,就像神話中描述的“亞特蘭蒂斯”那樣。但他無法解釋海山的頂部為什麼如此平坦。
後來,人們從“平頂海山”的頂部打撈到了呈圓形的玄武岩塊,據此有人認為,它們可能是一座座海底火山,頂部是火山口,被火山灰等物質填平了,所以呈現平頂。年齡測定表明,它們形成於距今1億年至2500萬年之前的火山大量噴發時期,這就給火山說提供了一個依據。20世紀50年代,人們從太平洋西南的凱普-約翰“平頂海山”的頂部打撈到造礁珊瑚、厚殼蛤以及層孔蟲等生物化石,以後在太平洋中部又有類似的發現,表明“平頂海山”的頂部過去有過珊瑚礁發育。造礁珊瑚需要生活在有光照的水裏,因而其生存的最大水深在50米左右。這說明曾有一段時間,海山頂部的水深不超過50米。由於此時的海山頂部離海麵近,風浪就有可能將其削平,並在其上發育造礁珊瑚。以後,海山下沉,沉到水深400米以下的地方,所以“平頂海山”上就殘留著以前發育的造礁珊瑚和其他喜礁生物。但美國學者德利指出,海底火山不一定發生過上升和下沉,可能是在天氣寒冷的冰川時期,海平麵大幅度下降,使海底火山的頂部露出海麵被風浪削去。
但有些“平頂海山”的頂部直徑達二三十千米,說它是被風浪削平的似乎難以使人相信。
著名海洋地質學家孟納德認為,太平洋中的“平頂海山”都位於一片原來隆起的地殼上,他稱之為“達爾文隆起”。這些隆起的海山頂部接近海麵,被風浪削平,爾後,整個隆起下沉,便形成了今日的“平頂海山”。但有一些人不同意孟納德的見解,他們認為沒有事實證明“達爾文隆起”曾經存在過。
看來,要想解開“平頂海山”這個謎,科學家們還需做進一步的努力。
安第斯山脈
舉世聞名的安第斯山脈猶如一條長龍縱貫南美洲大陸,它靜臥在太平洋的東岸、南美大陸的西部,幾乎和太平洋海岸相平行。
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南北綿延9000千米,北起特立尼達島,南至火地島,跨越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阿根廷、智利等7個國家,占地麵積達180萬平方千米。它比著名的喜馬拉雅山脈還要長6000多千米,幾乎是喜馬拉雅山脈的3.5倍。
安第斯山脈屬科迪勒拉山係,這個山係從北美一直延伸到南美,全長約15萬千米,是世界最長的山係。在自然景觀上,安第斯山脈可以劃分為北段、中段和南段三個截然不同的部分。北段屬熱帶濕潤氣候,森林廣闊,層巒疊嶂;中段氣候幹燥,植被稀少,山勢起伏不大,呈高原特色;南段降水充沛,溫帶森林資源極其豐富。
安第斯山脈的最高峰——阿空加瓜山,位於阿根廷西部的門多薩省,臨近智利邊境,海拔6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死火山,有“美洲巨人”的美譽。“阿空加瓜”在瓦皮族語中是“巨人了望台”的意思。
阿空加瓜山是由第三紀沉積岩層褶皺抬升而形成的,山峰呈圓錐形,經常隱沒在白雲深處,隻在雲霧消散之後才偶爾一顯雄姿。峰頂較為平坦,東、南側雪線高度為4500米,冰雪厚度達90米。峰頂西側因降水較少,沒有終年積雪,山麓多溫泉。著名的印加橋就建在溫泉附近,該溫泉也是著名的療養和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