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暴躁,惡果的導火索(1 / 2)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有些人因為一些不足掛齒的小事而發怒,做出不該做的事,引起惡性鬥毆,甚至導致人命案子的發生,最後鋃鐺入獄,事後常常後悔不已。

火氣大、愛發脾氣,實際上是一種敵意和憤怒的心態。當人們的主觀願望與客觀現實相悖時就會產生這種消極的情緒反應。心理學研究表明,脾氣暴躁、經常發火,不僅可能強化誘發心髒病,而且會增加患其他病的可能性。

暴躁具有攻擊和破壞性,是一種負麵的情緒、個性或狀態。

它所傷害的不僅是對方,傷及無辜,更重要的是傷害了自己。暴躁是對暴躁之人自己的懲罰。

暴躁是一種喪失思考的表現。暴躁之後必後悔,清醒之後收拾殘局,但多半已經來不及了。暴躁是睜眼瞎,是魔鬼附身,是夢魘,是身心被憤怒全麵占領的一次慘敗。它是力量的濫用,是力量尋找最近的出口,是意誌和理性的徹底癱瘓。

暴躁中無勝算,隻有發泄。它從來都成事不足,是破罐子破摔。暴躁是無力之表達,與之相反的是不怒自威。後者引而不發,前者傾盡所有、一覽無餘,貧乏乃至貧賤。

暴躁離瘋狂隻有一步之遙。瘋狂是暴躁的極端,而暴躁是正常人的瘋狂、瞬間失控。暴躁之人往往是懦弱之人,他們往往在遇到困難無計可施時,用暴躁來發泄自己的情緒。

暴躁是醜陋的,以嚇唬別人為己任,讓人望而卻步。它的力量來自言詞、動作和表情,而醜陋或醜惡最具震懾力。醜陋是暴躁的麵具,也是它力量的秘密,隨之而來的才是真實的攻擊。如果人們已屈服於這嚇人的醜陋,也就沒必要實施攻擊。

暴躁的成因首先是無力感。軟弱無能的人更易怒。其次,習慣於暴躁的人由於沒有付出相應的代價,甚至還占了便宜,便使暴躁作為某種生存技能沿襲下來。對方的懦弱可欺或地位低下,也縱容了暴躁。

為了確保自己的身心健康,我們必須學會控製自己,克服愛發脾氣的壞毛病。有人認為,脾氣為天生,改不了。其實不然。實驗證明,如果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許多容易使人暴怒的事情也可以變得不那麼令人震怒。控製自己的脾氣,是一種文化修養,需要培養。而這種遇事沉穩,不讓自己情緒化的修養將對日後的健康起到積極的作用。

意識控製。當憤憤不已的情緒即將爆發時,要用意識控製自己,提醒自己應當保持理性,還可進行自我暗示:“別發火,發火會傷身體。”有涵養的人一般能做到控製。俄國文學家屠格涅夫曾勸告那些易於爆發激情的人,“最好在發言之前把舌頭在嘴裏轉上幾圈”,通過時間緩衝,幫助自己的頭腦冷靜下來。在快要發脾氣時,嘴裏默念“鎮靜,鎮靜,三思,三思”之類的話。這些方法都有助於控製情緒,增強大腦的理智思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