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猜疑,悲劇的催化劑(1 / 2)

21世紀是一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人類無限製地製造機器、製造財富,人類的欲望正在以與經濟發展同樣的速度膨脹,猜疑心與人的私欲也是成正比例的。私欲(權欲、金錢欲、性欲等)越大,猜疑心理就越強烈。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曹操刺殺董卓敗露後,與陳宮一起逃至呂伯奢家。曹、呂兩家是世交。呂伯奢一見曹操到來,本想殺一頭豬款待他,可是曹操因聽到磨刀之聲,又聽說要“縛而殺之”,便大起疑心,以為要殺自己,於是不問青紅皂白,拔劍誤殺無辜。

這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導致的悲劇。猜疑是人性的弱點之一,曆來是害人害己的禍根,是卑鄙靈魂的夥伴。一個人一旦掉進猜疑的陷阱,必定處處神經過敏,事事捕風捉影,對他人失去信任,對自己也同樣心生疑竇,損害正常的人際關係,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

侯進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平時很少與同學交往,即便是同寢室的同學也很少接觸。有一次,侯進經過寢室,恰好聽到室友們正在以一種譏諷的口氣議論他。當時他很傷心,卻沒有勇氣走進門捍衛自己的尊嚴,隻是悄悄地走開了,從此在他心裏留下了抹不去的陰影。漸漸地,他變得越來越不愛與人交往,而且也越來越多疑了。平時,隻要看到同學們聚在一起說話,便覺得他們在說自己的不是;看到同學朝自己微笑,則覺得他們是在不懷好意地譏笑自己,有意地在孤立自己。侯進自己也意識到這些想法大多數是空穴來風、毫無根據的,但那些奇怪的念頭常會莫名其妙地從腦中冒出來,弄得他心神不寧,寢食難安,學習也沒心思。為此,侯進苦惱極了。

侯進之所以苦惱,就是因為患了“猜疑”這一不良的心理疾病。從心理學上講,猜疑是由不信任而產生的一種懷疑心理,十分有害。猜疑是一個可怕的心理誤區,因為猜疑會破壞人間最寶貴的殺西———信任,引起對方的反感和抵觸,這就暗藏著感情破裂的危險。它像一片陰暗的沼澤地,使人越陷越深,甚至失去理智。猜疑會增加思想壓力,打破心理平衡。疑慮、恐懼、消沉,會使人陷入惴惴不安之中,天長日久可以導致心理崩潰。猜疑,不但是對對方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缺乏信心的表現。

培根曾如此形容猜疑:“它是迷陷人的,亂人心智的,它能讓你陷入迷惑,混淆敵友,從而破壞他人的事業。”的確,因猜疑這一人性弱點釀成的悲劇,古往今來,舉不勝舉。如奧塞羅錯殺貞潔的妻子,吳王賜死忠誠的伍子胥等等。中國古代三十六計中的反間計,便是抓住人性中好猜疑的弱點而設計的,其結果是加速自身的毀滅。對現代人而言,猜疑不僅會導致人際關係緊張,無端傷害他人的感情,而且會使猜疑者本人加重心理負擔。嚴重的猜疑心還會導致心因性狂想症,那便是一種病態心理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