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什麼是心態(2 / 2)

要引導心態,實現你期望的結果的第一個要訣,就是要知道如何運用頭腦。

首先,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它運作的方法,是如何產生心態的。千百年來,人類就對各種情緒改變所造成的結果感到好奇,曾嚐試過禁食、藥物、儀式、音樂、性愛、食物、催眠等實驗,發現各有其效,也各有其限製。

安東尼·羅賓指出,所有的行為都是發自心態的結果。那麼,當我們處在進取和頹喪兩種不同心態時,自然會有不同的信息傳送和行為表達了。接著要問:是什麼造成我們的心態變化?有兩個主要的構成因素:第一是內心儲憶;第二就是我們生理狀態的狀況和活動。

每天在你周圍發生不同的情況,你是用什麼角度來看?如何來看?你對自己怎麼說?如何說話?都會產生不同的心態,做出不同的行為。例如:當你的愛人晚回家,你是怎麼對待他的?這時,你的行為幾乎全看你的心態而定,而你的心態又決定於內心是如何來看待他遲歸的理由。

如果在他還沒到家前,你一直想到的是對方發生了一場車禍、全身是血、人死了或躺在醫院裏的情景時,突然你聽到門口的腳步聲,或許會喜極而泣,或許會舒一口氣,或許給對方一個熱情的擁抱,或許問其究竟。這些行為都是出自於關懷的心態。

然而,你若幻想著你的愛人是因為有了婚外情,或者你一再地告訴自己,對方的遲歸是認為你的時間、感受對他不重要,那麼當對方到家時,你就會用截然不同的方式對待。於是,出自於憤怒和被利用的心態,就產生了另一種行為。

接下來的問題:是什麼原因讓甲某能以關懷的心態來看這些事,而乙某卻不能,反倒產生不信任和憤怒的心態?或許是父母或他人曾有相同的遭遇,其采取的反應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例如,當你還是個孩子時,隻要爸爸一遲歸,媽媽就必然擔憂,其影響結果是你用擔憂的方式來看許多事情。如果你媽媽告訴你,她是如何不信任你爸爸,那麼你就有可能學會那種模式。

因此,我們的信心、態度、信念和過去的經驗,都會影響我們對別人的看法,做出與之相應的行為來。

安東尼·羅賓指出:另外還有一個更重要和更有力的因素,影響我們對周圍的認識和觀感,那就是我們生理的狀態和活動方式。這包括肌肉的牽引、飲食習慣、呼吸方式、肢體活動,以及全身各種的生化作用,這對我們的心態有很大的影響。

內心儲憶和生理狀態的運作是環環相扣、相互影響的,也就是說,一方受到外來影響,另一方就會自動地受到影響。因此,若要改變心態,就需同時改變內心儲憶和生理狀態。例如:當你的愛人或小孩快到家之前,你的生理處於舒適狀態,這時他們回來晚了,你會認為他們是被交通耽擱了;但是,如果你的生理因某些原因而造成肌肉緊張、極度疲乏,或感到疼痛、血糖偏低時,你就會傾向於用負麵的信息自動控製自己。

不知你可否同意:當你神清氣爽或身心疲憊時,對周圍會有不同的感受?是不是身體好壞會自然地影響你對周圍的看法和做法?是不是內心覺得做得不易或煩躁時,你的肌肉就隨之繃緊?由此可見,內心儲憶和生理狀態是不斷地交互影響,造成你心態的變化,從而使你做出各種不同的行為。

因此,安東尼·羅賓告誡我們,若要能控製並引導我們的行為,就得先控製和引導我們自己的心態;若要控製我們的心態,就必須控製且刻意地引導我們自己的內心儲憶和生理狀態。就假想你在任何時候都能100%地控製自己的心態吧!

編 者 小 評

心態就是指對事物發展的反應和理解表現出不同的思想狀態和觀點。世間萬事萬物,你可用兩種觀念去看它:一種是正的,積極的;另一種是負的,消極的。這就像錢幣,一正一反。該怎麼看這一正一反,就是心態,它完全決定於你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