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不要為名利所困(1 / 2)

陶鑄同誌有一句著名詩句:“心底無私天地寬。”

人的一生中要過很多關,名利這一關就不好過。對待名利,人們有不同的態度:一種是追名逐利,一種是淡泊名利。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

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誌趣;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才能達到遠大目標。通過此聯揭示了諸葛亮的高尚德操。

陶淵明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他不僅詩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也同樣很有名。

公元405年秋天陶淵明生於公元365年,是中國最早的田園詩人。陶淵明生活的時代,朝代更迭,社會動蕩,人民生活非常困苦。陶淵明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來一名官員來視察,這位官員是一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縣的地界,就派人叫縣令來拜見他。

陶淵明得到消息,雖然心裏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隻得馬上動身。不料他的秘書攔住陶淵明說:“參見這位官員要十分注意小節,衣服要穿得整齊,態度要謙恭,不然的話,他會在上司麵前說你的壞話。”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淵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長歎一聲說:“我寧肯餓死,也不能因為五鬥米的官餉,向這樣差勁的人折腰。”他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隻當了80多天的縣令職位,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官。

“淡泊名利”是一種人生境界,我們是不是就該提倡爭名奪利呢?也不盡然。當我們認識到名利不過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就該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平常心對待名與利。既不需要躲躲閃閃,遮遮掩掩,把名利看作洪水猛獸;也不需要以“淡泊名利”的漂亮外衣去裝扮自己,甚至要求別人,自己都無法做到的,何必去強求他人。我們應大大方方地麵對名利,真真實實地付出努力去贏得名利。一旦得不到,也無需尋死覓活,抹脖子跳樓。因為我們心裏知道,名利隻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人生還有比名利更為重要的東西,比如愛情,家庭和健康,這些同樣會帶給我們無比的幸福與快樂。

不可否認,現在社會心態浮躁的人不在少數,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輛戰車,名利便是戰車上的兩隻輪子。這輪子可以驅動戰車奔向康莊大道,也可能將戰車帶上峭壁懸崖。至於究竟是哪一種結果,完全取決於戰車的主人———我們自己。也許窮其一生,我們也無法使自己成為一個“淡泊名利”的人,但那又有何妨呢?這就是真實的人生,真實的世界,我們又何苦難為自己,而對名利耿耿於懷呢?隻要我們努力過,追求過,就不必在意名利的得與失,最不可迷失的莫過於我們自己。沒有了戰車的主人,名利那兩隻輪子再美妙絕倫,又有什麼用處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