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記住,工作沒有高低貴賤(1 / 2)

同樣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作文中說他們將來的誌願是當小醜。中國的老師斥之為:“胸無大誌,孺子不可教也!”,而外國的老師則會說:“願你把歡笑帶給全世界!”。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從古到今,國人對子女的成才觀代代如此。延續到現代社會也一樣,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從小學讀到大學,然後找個體麵的工作,尤其是農村青年可以從此跳出龍門,永遠擺脫世代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勤勞作,從此成為人上人。

改革開放前,大學生畢業後國家負責分配工作,從此端上鐵飯碗,住上公有房,享受醫保全額報銷等福利生活。可改革開放打破了人們手裏的鐵飯碗,人人都端起了泥飯碗,每個人必須靠自己的辛勤勞動才可以獲得一份較好的收入。

同時,大學畢業生也不再享受以前那種由國家分配工作的製度,而要憑實力去找工作。“應聘”也成為每個畢業生不可避免並要麵臨的現實。而招聘是雙向選擇,每個單位的招聘人員有著自己的標準和要求,因此,未必大學畢業生都能找到自己以為的理想工作。

如今教育普及,滿世界都是碩士生,博士生,更不要說大學生了,然而不管你是什麼生,大家同時站在招聘這個起跑線上,在這種激烈競爭的情況下,適者生存已成鐵律。

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年求職者在剛進單位就業幾個月,就輕易辭職然後再找工作,問其原因,回答不外乎是“工作太簡單,很無趣”、“做的全是打下手的活,學不到什麼”、“工作檔次太低,收入少”等等。

其實,工作真的有必要一下子就分個大小高低嗎?

東漢的薛勤教育過陳蕃:“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事物的發展普遍存在著由簡到繁、由弱到強的道理。

大一女孩李臻麗來自雲南玉溪實習,在家時就喜歡幫著父母做家務,且做得相當漂亮。但第一次到雇主家做保潔,她卻異常緊張。“拿什麼東西都小心翼翼,生怕打爛了。”李臻麗說,以前在家做清潔,每次都是隨心所欲———東西想怎麼收拾就怎麼收拾,高興了,還會把音響打開聽聽音樂,邊唱邊做。現在受雇於人,許多雇主都有特定的想法,自己就得按要求去實施。

“熟能生巧”,每逢和公司裏技術熟練的阿姨一同做保潔,李臻麗都感觸頗深。雖然大家可以做得一樣幹淨,但速度明顯比阿姨慢。以前在家,每次地上弄髒了,總是見媽媽很快就拖好了,直到自己真正幹了這一行,才真切體會到個中辛苦,才明白任何工作都不簡單,要想做好都要勤於鑽研。做保潔,帶給雇主的是清爽。同樣,也能體現保潔員自身的價值。特別是每次完工後,雇主那真誠的感謝,就是對自己付出的最大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