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文集,極大多數屬於個人之作。在當時,一些名家碩學之士,固然都要編選集子,許多朝廷顯宦,以及省府州縣等官,甚至連皇帝本人,亦因顯示學問,或附庸風雅,致力於刊刻詩文論說。至於一般窮儒寒學之輩,盡管財短力絀,但也常拚其畢生之力而收輯自己文章。

清人文集的內容龐雜不一,類目的劃分與明大體相同,並以奏疏、論說、記敘、序跋、傳誌占主要地位。但也有的文集,類目單一,如隻收其詩作的詩集之類。文集的分量也大小不一,多者可以上百卷或數百卷。如乾隆皇帝弘曆的《高宗詩文全集》,共有582卷,可算是分量最大的了。一二十卷至數十卷的集子比較普遍。少者則二三卷或不分卷。當然,除了卷數多寡以外,卷與卷之間的大小,也與分量的多少有直接的關聯。

清人文集,往往初集或初稿由本人選定,而續集、續編或輯佚之類,由後人繼續增補。也有的是多次整理、多次刊刻。曆經康、雍、乾三朝的著名學者方苞,其著述就先後被整理刊刻過五六次。

清人選編眾人之作合為“總集”的風氣也很盛。康熙中魏憲輯《皇清百名家詩》,收錢謙益、吳偉業、龔鼎孽、魏裔介等91人的詩作;同治二年(1863),李長榮輯《柳堂師友詩錄初編》,則收了160多人的作品;蔡殿齊的《國朝閨閣詩鈔》,專門收錄100名婦女之作;還有如宋犖的《國朝三家文鈔》,是將侯方域、魏禧、汪琬三家文字輯在一起。道光時,李祖陶的《國朝文錄》初編,收各類文集四十種,同治間又出續編,再收文集五十種。這些詩文總集,一般隻是把所要收錄的原編集子輯在一起,進行刊刻,做法比較簡單。另如沈德潛的《國朝詩別裁集》、張應昌的《國朝詩鐸》,是從數百種或近千種集子中,按作者的意趣,選出佳作並加注釋,分時期或類別,編輯成書,需花費較大功夫。類似沈、張兩人以編選各家文章成集者,當推《切問齋文鈔》和《皇朝經世文編》最為著名。《切問齋文鈔》,乾隆間由陸耀編輯,共三十卷,分學術、風俗、教家、服官、選舉、財賦、荒政、保甲、兵製、刑法、時憲、河防十二門,是一部以經世致用為目的的好書。後來賀長齡聘魏源編《皇朝經世文編》,多少也受到該書的影響。

清人的輯佚工作是很出名的,於是便有人把前代人的文章詩詞收集起來,編成集子,盡管不能歸人清人文集,但搜求遺文、校刊訓釋相當艱苦,也可算清人在學術上的一大成就。從康熙時候起,由官府倡導陸續編出的《全唐文》、《全唐詩》、《全五代詩》等,都是些費工費時的大部頭書。其他如張金吾輯《金文最》、李調元的《全金詩》、繆荃孫的《遼文存》等,亦頗見功夫。而最足稱道的當為嚴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據作者自稱,他曾曆時27年,竭盡搜求爬梳之力,始得功成完篇。

清人文集,不但是從事文學史研究的基本資料,而且因為集子中的內容包括了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民族等各個方麵,所以也為曆史研究工作者所看重,是進行曆史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資料來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