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詩文作品的彙編,有楚辭、詩文評論、詞曲、總集、別集之分。楚辭是彙編、注解屈原、宋玉所著之賦的文集,詩文評論為文學評論之書;詞曲是專門收集詞曲,彙編而成。總集是輯錄不同作者的詩文,彙編成集;別集是將一人之多種文體作品,彙編結集而成。文集有的是自編,有的是由其子孫或門人輯錄編成。總集和別集構成文集的主體,其中別集數量尤多。

先秦的《詩經》及諸子之書,本皆具有文集的某些特點,但因前者被奉為五經之一,後者又皆列入子部,故楚辭遂被視為文集之始。其他各類文集,按出現的時間先後順序為:別集、總集、詩文評論、詞曲。西漢王逸,撰《楚辭章句》十七卷,開創楚辭這一類別。別集出現於東漢,為後人追題的《荀況諸集》,集的名稱的正式產生,是南齊張融撰寫的《玉海集》。總集的最初代表作為西晉摯虞所編的《流別》,其書已佚,但在《藝文類聚》中仍保留摯虞著書之論。梁昭明太子蕭統所編《文選》,是現存的最早的一部總集。詩文評論於曹魏初年體裁漸成,因曹丕的《典論》已佚,故學者將梁劉勰的《文心雕龍》定為詩文評論的創始作。詞曲類則大體形成於宋詞出現以後。

今天所能見到的文集,絕大多數為明清時期所編錄。明以前的文集多已散佚,但傳世者不乏名著,具有極高的史學和文學價值。以總集為例,有梁蕭統的《文選》、陳徐陵的《玉台新詠》、宋李昉的《文苑英華》、宋郭茂清的《樂府詩集》等等。

明人文集文體類別多種多樣,主要是詩、文、書牘、奏對等,包括有:奏疏、諫阻、論說、公牘、書啟、序跋、策問、詔令、傳記、行狀、行述、年譜、箴、銘、筆記、日記、墓誌銘、神道碑、哀辭、祭文、讚頌、賀、表、雜著、揭帖、史論、史評、注釋、考證、經筵講章、語錄、辭賦等。其內容豐富,諸如國家政治、典章製度、戰爭、邊防、軍事、行政、吏製、刑律、命案、宗廟、陵寢、禮儀、科舉、戶口、田賦、稅收、徭役、農田、水利、海運、漕運、倉儲、風俗、民情等,是研究一代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和中外關係的重要史料。

存留至今的明人文集的數量,尚無全麵的統計,除詩集外約有兩千餘種,作者一千五百餘家。其中包括元明之際的宋濂、劉基、胡翰等,明清之際的錢謙益、顧炎武、王夫之等。筆者以官僚政客、文人學者居多,也有少數隱士、道家和釋家的作品。

明人文集有明刻本、清刻本和民國年間的鉛印本等,也有尚未刊行的稿本、抄本,除單行本外,大都收入各種叢書。

清代無論文集的數量,或所包含的內容,都大大超過前代。據《清史稿·藝文誌》的載錄,共收有別集類書目1685部,總集類書目503部。後來,《清史稿·藝文誌補編》又續收別集類書目2890部,總集類書目354部。上述書目,包括了一部分清人輯軼前代詩文的集子,若將其剔除在外,總計約五千部以上。曾有學者檢索中國各大圖書館收藏的有關書目卡片,共得清人詩文別集目錄約一萬三千餘種。而這還不是最後的數字,因為流散在各地的抄本、稿本,甚至一部分刻本,都無法收集在內。至於亡佚散失的集子,則更難以考稽齊全了。

清人文集,從名稱而言,大抵沿襲前世舊稱,叫做集或文集、類集、合集、全集、遺集;也有稱作稿、文稿、類稿、叢稿、存稿和遺稿的;而稿又有初稿、續稿,集有正集、別集的分別。此外,亦有以文錄、文編、文略、遺文等命名的。至於在集、稿、抄、錄等名目之外另出書題的,當然也有不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