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這M1步槍在二戰中被公認為是最優秀的步槍之一,美國大兵們對它讚譽有加,可到了南朝鮮步兵手裏,卻成了他們的累贅。
投訴聲接連不斷,大多數抱怨的都是:這槍太大、太重,帶著它跑都跑不動,一遇到危險想腳底抹油都難!
唉!就他們這樣,還想打仗?簡直是不自量力。在張濤看來,他們拿著這槍,就像小孩子擺弄大人的玩具,不僅發揮不了作用,還可能把自己弄得傷痕累累,說不定還沒打到敵人,自己就先摔個鼻青臉腫。
看著這群毫無紀律、毫無章法的南朝鮮士兵,張濤的腦海裏不由自主地浮現出剛才那場伏擊戰中,一個個南朝鮮士兵淒慘死去的場景。
等了好一會兒,這些南朝鮮士兵才在軍官的大聲叫罵和催促下,勉強組成了具有美國特色的散兵隊形,朝著山上小心翼翼地摸索前進。
散兵隊形和蘇式的集團衝鋒各有優劣。散兵隊形衝鋒時,士兵之間的間距較大,傷亡相對較小,可這樣一來,整體的衝擊力就大打折扣。
而蘇式集團衝鋒則恰恰相反,士兵們緊密排列,氣勢洶洶地向前衝,衝擊力十足,但在敵人密集的火力攻擊下,傷亡也會異常慘重。
尤其是機槍這種殺傷力巨大的武器問世後,對集團衝鋒更是形成了巨大的威脅,很多士兵還沒衝到敵人跟前,就倒在了機槍的掃射之下。
也許是他們一路上都順風順水,從未遇到過像樣的抵抗,也許是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麵對的對手是身經百戰、英勇無畏的誌願軍,又也許是他們滿心想著鴨綠江就在眼前,勝利唾手可得,所以這些南朝鮮軍完全沒有一點作戰的緊張感和使命感。
他們一路上又是遞煙又是借火,嘻嘻哈哈,有說有笑,那模樣,哪裏像是去打仗,簡直就跟平時出去郊遊、散步一樣輕鬆愜意。
甚至有些南朝鮮兵,連槍都還老老實實背在背上,絲毫沒有取下來進入戰鬥狀態的意思。
這群家夥肯定是把我們當成殘餘的人民軍了,以為我們好欺負。
看到這情景,張濤忍不住苦笑著搖了搖頭。要知道,這個山頭上駐守著整整一個連的誌願軍戰士,少說也有兩三百人。
這些戰士個個都是從槍林彈雨中走過來的,身經百戰,戰鬥經驗豐富。而且此時他們占據著有利地形,居高臨下,以逸待勞。
哦……當然,張濤心裏清楚,自己可算不上身經百戰,他來到這裏的時間還太短,對戰爭的殘酷還隻是一知半解。
在這樣懸殊的對比下,南朝鮮軍以同樣的兵力來進攻,簡直就是自不量力,跟主動去送死沒啥兩樣。
隻是他們還蒙在鼓裏,不知道自己每向前邁出一步,就離死亡更近了一步,危險正在一步步向他們逼近。
“砰……”一聲清脆的槍響,瞬間打破了山穀短暫的寧靜。這聲槍響,就像一道劃破夜空的閃電,宣告著戰鬥的再次打響。
槍聲就是命令,之前的那場炮擊,讓誌願軍戰士們憋了一肚子的怒火。他們早就嚴陣以待,眼睛死死地盯著敵人,手指扣在扳機上,就等著這一刻。
一聽到槍響,戰士們就像被點燃的火藥桶,迫不及待地扣動扳機,把滿腔的憤怒和複仇的子彈,一股腦兒地無情射向敵人。一場激烈的戰鬥,就此拉開了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