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心理換位看婆媳矛盾(1 / 2)

“我的家庭生活應該說挺幸福的,就是快70的婆婆讓我特別傷心。剛結婚那會兒我是想努力做一個好兒媳的,處處挺體諒老人,吃的,穿的,經常給老人買……可是,後來婆婆使我感到特別的傷心。婆婆留給我記憶中的,幾乎沒有美好的回憶,都是傷心的往事。您說,我以後應該怎麼對待她呢?”

來到心理谘詢室的女士,這樣開始她的訴說。於是,我請她提供“證據”——心理谘詢必須要了解具體的故事。於是,女士曆數婆婆留給自己的傷心事:

我們在城裏住,婆婆和孩子的叔叔一家在鄉下老家。我生孩子之前婆婆就說,生孩子的時候就別再告訴我了,我怕那個情形。其實婆婆並不是害怕,就是不想來伺候我的月子。結果我生了孩子後還是把婆婆接來了。可是,婆婆隻待了一宿就非回去不可。我就覺得特別傷心。

婆婆平時不來我們這裏。孩子小那會兒,有時候去老家接婆婆來幫我照顧孩子,婆婆就是不來,說是“一個大人看個孩子,還用別人?”您說,這不讓人傷心?

孩子9個月的時候,有一次我感冒發燒,丈夫正好出差。別人說,你把老太太叫來照顧你,不叫白不叫。我就給婆婆打電話。電話打到孩子姑姑家,請他們轉告。可婆婆就是不來。後來一次,孩子和我同時病了,又是丈夫出差。孩子的嬸嬸正好來我們這裏,回家後還能不和婆婆說?可婆婆就是不來照顧我們。這多讓人傷心?

有一次,我給孩子做棉褲,婆婆就在身邊,我說;“這個棉褲我也不會做,這可怎麼辦……”可婆婆就是不管,我找了別人才做成。

還有一次,婆婆問我,孩子的裏邊穿的棉衣有了嗎?雖然我已經準備了卻說沒有呢,婆婆就說,反正外邊穿的這樣那樣的防寒服挺多的,裏邊的棉衣有沒有也不礙事。就是不說幫幫我。想起來怎麼不傷心?

“您說這樣的婆婆我該怎樣對待,往後是對她孝順,還是對她不好?”女士再一次提出了這個問題。

我避而不答,卻說:“你說了很多婆婆的不好,你對婆婆的好處呢?”

“現在待婆婆也不好了,不如以前好了。”女士不好意思地笑了,“我特別矛盾,假如我作一個模範兒媳,我對婆婆特別好,可婆婆對我這樣,我心理不平衡……”

“假定婆婆對你不好,你也對婆婆不好,就是半斤八兩,你還有什麼不平衡?”我話鋒一轉,“馬老師知道,現在困擾你的實際不是婆婆的做法讓你傷心,而是你自己現在對婆婆不好的做法和弁度讓你疑心——我這樣待婆婆對嗎?今後繼續這樣對婆婆行嗎?就是說,你訴說了婆婆的許多不好其實不是為了告狀,而是為了給自己現在的做法找理由壯膽,可你還是心裏底氣不足,還是有些自責。否則,如果你對自己的做法理直氣壯,你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