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心理換位看婆媳矛盾(2 / 2)

“我就不來找您了。”女士快言快語,“您算看透了我的心思。那麼,您說我到底該怎樣待這麼讓我傷心的婆婆?”

我以問代答:“你們的孩子是男孩嗎?”

“男孩。您放心,我將來當婆婆不會那樣。”她立刻意識到自己也會成為婆婆。

我很高興她意識到這一點,於是我說:你能想到自己當婆婆很好,但馬老師的意思,不是說你將來怎樣當婆婆,而是說現在怎樣學會從婆婆的角度看問題。無論如何你現在也是較多地從兒媳的角度看問題,不大容易理解對方的心弁的。我們常常站在自己這一麵看問題,這叫自我中心意識。許多婆媳關係障礙都是這樣造成的。消除誤解和障礙的辦法就是破除過度的“自我中心”,彼此“換換個”,心理學上叫做心理換位。

“您是說讓我多站在婆婆的立場想想?”女士開始了反思。

“對。”我肯定說,“馬老師知道你是個善良的人,也想當一個好兒媳,隻是心裏的彎子一時繞不過來。如果領悟了上麵的意思,來個心理換位,你就會發現你說的那些傷心事,原來還有另外一層道理:比如,伺候產婦怎麼一定要婆婆?不是也有娘家媽或丈夫伺候的嗎?何況婆婆在鄉下生活慣了會不習慣城裏的生活?你有丈夫在身邊,即使婆婆就是不願伺候,一個快70的老人了又有什麼大錯?比如,你有病為什麼不直接請婆婆來幫你?沒有直接通話你怎麼保證婆婆一定知道了你要她來照顧?你感冒發燒到底不是什麼大病,即使婆婆知道了沒能來照顧你,快70歲的老人又有什麼大錯?再說什麼叫‘不叫白不叫’?比如,你長年在家難道真的照顧不好一個孩子?你知道婆婆一個人拉扯大了幾個孩子?婆婆說‘一個大人看個孩子,還用別人’不也入情入理嗎?比如,孩子的棉褲你不會做,為什麼不直接向求助婆婆而要旁敲側擊?比如,婆婆問你孩子的棉衣難道不是一種關心嗎?你不責備自己說謊為什麼偏要挑剔人家?麵對說謊的兒媳你是婆婆該又能怎麼做?馬老師不是說你婆婆一定沒有不是,而是說你能如此這般換換個來思考,你就會換了一份好心情。你也就會感到,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何況婆媳本是一家人?你就會發現,天也寬了,地也寬了,你的傷心也煙消雲散了。至於該怎樣待婆婆,還用不著馬老師給答案嗎?”

女士一直靜靜地聽,我知道她已經開始心理換位。起身告辭的時候她笑著說:“人生第一次聽到您這樣的話,我要仔細想想,謝謝您。”

“但願心理換位讓你少一些痛苦和煩惱,多一份快樂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