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魏先生很少考慮妻子的感受。這正好讓人看清了他們夫妻關係障礙的心理原因。於是我分析說:“你也許盡了很多做丈夫的責任,給了妻子吃的穿的用的,但唯獨沒有給她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理解。由於你的‘自我中心意識’,隻顧了自己的痛苦,而且把自己的痛苦歸罪於妻子。於是,對妻子就更看不中了。但是,在傳統觀念的作用下,一個對家庭有責任感男人,怎麼好過分地為自己挑剔妻子?於是,你不知不覺間啟用了心理防衛機製。潛意識裏你對自己行為的動機重新進行了‘合理化’的解釋:她對老人和孩子都這麼不好,我怎麼喜歡她,怎麼看中她?這能怪我嗎?再有,你在外麵當慣了‘首長’,在家裏不自覺地還會有這樣的心理期待。在人際心理學上這叫‘角色固著’。可是,再拿丈夫當回事的妻子也不可能總是把丈夫當‘首長’。靜下心來想一想,家人要錢不找你找誰?重活髒活歸你歸誰?娘倆有點心裏話不說給你說給誰?你說的這三件事不也是情理之中嗎?”
魏先生久久地思索之後大悟:“是,是這個道理。”
“那麼,出家的計劃什麼時候準備實施?”我故意製造了點幽默。
雖然很艱難,但終於聽到了魏先生的的笑聲:“可不出家,又該怎麼辦呢?”
“首先進行認知調整。”我開始心理支持,“人為什麼對事情有積極或消極的情感體驗?心理學告訴我們,決定人的情緒積極還是消極的,不是現實生活本身,而是人們對現實生活的看法和理解。有時候,同一現實情境,如果從一個角度看,可能引起消極的情緒體驗,從另一角度看,就可以發現積極意義,從而使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這樣說來,沒有哪一樁婚姻存在純客觀的完美,婚姻也是中性的,也有兩麵理,和任何事情一樣,都在於你怎樣看。以心理谘詢師的眼光看,我不反對離婚。但是,既然不想放棄,那麼就該你接受的不完美的婚姻中盡可能多的尋求幸福,這才是智者。沒有人能夠賜予我們幸福,真正的幸福都是用自己的心靈發現的。怎樣發現屬於自己的婚姻中的幸福?當然是睿智地調整自己的認知評價係統,讓自己換個角度看問題了。”
“其實我妻子也有優點。”魏先生已經開始嚐試認知調整了。
“再有是心理換位。”我說,“一旦你能設身處地地從妻子所處的位置去思考和看待問題,有了較好的心理換位,就會對妻子有了較多的理解。你們的婚姻確實經曆的很多不幸。但是,不論什麼原因婚姻的任何不幸都是雙向的,婚姻的痛苦一定是雙方共同品嚐的?作為一個女人,丈夫根本看不中自己,在婚姻中不是也收獲了深深地不幸嗎?連自認有素養寫文章勸世喻人的男人,你也沒有找到更好的出路,又怎能期望她更理性地來麵對不幸的婚姻?她的困惑,不滿,痛苦,除了對家人表現,又能怎樣排遣,怎樣宣泄?她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就被別人決定了命運,走進這樁丈夫並不滿意的婚姻,二十年過來了,丈夫還這樣不喜歡自己,難道是她的錯嗎?你妻子一個人在家守著兩位老人,容易嗎?如今丈夫兩三個月不說一句話,對她不是殘酷的折磨嗎?再有,婚姻可以沒有愛,但不能沒有性。你們這麼長時間不說話,一定沒有性生活,這怎麼不讓她的心亂了套?有了心理換位,還應學會角色轉換。別再把妻子當成自己的下屬,妻子需要的不是‘首長’,而是男人,對嗎?”
魏先生靜靜地聽,我繼續說:“既然自認很有素養,為什麼不從自己做起來積極營造婚姻?再說,走過中年就是老年,這個世界雖然很大,真正能夠與你相濡以沫的人隻有你的妻子,怎能不好好珍惜自己的婚姻?”
“謝謝您!真的讓我受益匪淺。”魏先生終於有了一份平和和輕鬆,“我放下電話好好地先睡覺,睡醒後我會好好思考的。”
“好,但願你先做個好夢!”我們在笑聲中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