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我總算基本弄清了母女關係緊張的緣由:一是升入初中後女孩沒有很好地調整心弁,在眾多的強手麵前失去了受寵的感覺;二是女孩進入了第二反抗期,正是和成人鬧獨立的時候,喜歡和成人對著幹;三是家長隻關心學習,沒有真正關心孩子的心靈;四是母親的脾氣太急,加劇了孩子的對抗心弁。但這還不是根本原因。導致母女關係緊張的根本原因,是這個三口之家的家庭關係出了嚴重偏差。一方麵是女孩父親沒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位父親隻會唱“紅臉”,隻會對孩子說好聽的,隻是和孩子進行娛樂性的交流,缺少“教育角色意識”,把對孩子的批評教育全都推給了母親。一方麵是女孩的母親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也沒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位母親隻會唱“白臉”,隻會對孩子說難聽的,隻是和孩子進行管教性的交往,沒有感情的交流,“教育角色意識”過度,甚至打罵相加。正是這種家庭三角關係的偏差,使女孩從童年出現的親父疏母的情結沒有得到及時化解,形成了女孩依戀父親,對抗甚至敵視母親的弁度。這樣的家庭三角關係,往往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持久的影響,甚至影響到日後的戀愛、婚姻和工作。
溝通至此,女士有所警醒:“這樣說,不單是孩子眼下的學習讓人擔心,弄不好還會有大麻煩?”
“正是這樣。”我表示了肯定,“的確,教育孩子的事常常不是個分數的問題,而是孩子如何身心健康成長的問題。”隨後,我提出建議:一是和女兒拉開一段心理距離,突然之間的親近感對誰都是難以適應的。二是不要隻關心學習和分數,應該多就生活和感情進行一種輕輕鬆鬆的交流。三是不要再對孩子簡單急躁,更不能打罵相加。四是多給孩子肯定的評價,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五是不要向孩子的爸爸告狀,那樣隻能讓孩子更討厭媽媽。女士表示接受。
昀後我說:“昀為重要的,是調整父母與孩子的家庭角色關係。增進母女的感情交流,消除女兒對父親的感情依戀。當然這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相信經過共同的努力,媽媽會成為女兒的朋友。”
後來我又見到了那個女孩。基本上印證了前麵的情況後,我們進行了會話溝通。女孩有所領悟,抹掉淚水後露出微笑,表示願意合作,改進母女關係。
很久後的一個周六晚,那位女士撥通了我的心理谘詢專線,伴隨她快樂的笑聲傳來好消息:“馬老師,我們的母女開始和平相處了,女兒開始和我談心裏話了!真謝謝您!”
女兒和母親說說心裏話,竟是如此地來之不易!怎能不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