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約定之後,一位女士來到心理谘詢室,滿臉愁容地開始她愁苦的故事:
“馬老師,您快幫幫我吧!女兒和我怎麼總是發生戰爭?孩子有心裏話隻和爸爸說,和我根本就沒有交流,我根本不了解她,不知道她到底心裏想什麼。那次她中午放學沒有回家。我不放心找到了學校,隻見她一個人坐在教室裏摸眼淚,眼睛紅紅的。我擔心地問她究竟出了什麼事。怎麼問她一個字都不說。您說,我心裏是多麼難受?不管吧,心裏不放心,管吧,她什麼也不和我說。沒辦法,我隻好一邊摸眼淚,一邊往回走。前不久的一天晚上,我來到她的屋子,想和她好好聊聊。您猜她怎麼對我?她說:‘到我的屋裏幹什麼?不就是說學習嗎?越說我越不學!去,去,以後不要到我屋裏來!’您說,我心裏該多難受……”
女士淚水漣漣,說不下去了。
“孩子多大了?從什麼時候這樣的?”我在女士稍稍平靜後問道。
“孩子今年14歲,讀初二。”女士恢複了心弁說,“孩子小時候自律很強,很少用人管,學習很用功,成績非常好,總是在學校前五名。臨畢業了更努力,自己考進了重點中學。考進中學後不再受寵,那麼多的尖子生讓她找不到感覺了。老師有時候批評,她不能接受,對老師有意見。”
“你們一家三口平時的家庭關係怎樣呢?”我問。
“孩子的爸爸是當老師的,好性子,非常寵愛孩子,總是和孩子說說笑笑,孩子不聽話他也不著急。孩子有什麼事就愛和爸爸說。我想有他爸爸我也就省心了,所以孩子的情況我不大過問。有時和孩子說話也很少誇孩子,總是說她的缺點。我還脾氣急躁,一見孩子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就著急。孩子的爸爸看到孩子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不直接批評,背後對我說,你當媽媽的來管吧。於是,我就著急上火,就鬧孩子,有時候還打她。每年都打過幾次。昀近一次就是在不久前。不知怎麼回事,我打她時她一次也不哭,越打越不哭……”女士的臉上滿是茫然。
“現在孩子的爸爸呢?”
“孩子的爸爸昀近去援藏了。過去我不管孩子的事,孩子爸爸一走我再不管怎麼行?孩子的學習要是壞了怎麼辦?我就想和孩子拉拉近乎,總想和孩子在一起談談。可是孩子卻更加不和我交流,而且拒絕我進她的屋子。有時候我就電話裏把孩子不聽話的情況告訴她父親。可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我還是得和孩子拉近距離。孩子和別人說:‘自從爸爸走後,媽媽突然對我好了,讓我更感到可怕。’您說,孩子怎麼拿我當成了敵人?”女士又提出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