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師似早料到他會有這般強烈的反應,麵色依舊平靜如水,隻是眼神中透著一絲無奈,說道:“適言奉旨雨雹,故來告辭耳。”王公筠倉聽聞“雨雹”二字,心髒猛地一緊,仿佛被一隻無形的大手揪住。他急忙問道:“何處將降雹?”天師目光平靜而深邃,輕輕吐出二字:“章丘。”這兩個字如同重錘,狠狠砸在王公筠倉的心上。章丘與自己即將赴任的轄地接壤,兩地百姓世代往來,相互依存,百姓的生計、田園裏茁壯成長的莊稼,這一切都與他的職責和內心的牽掛息息相關。他怎能忍心眼睜睜地看著雹災無情降臨,讓無辜的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遭受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苦難?想到這裏,他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焦急與擔憂,當下離席而起,快步走到天師麵前,深深作揖,腰彎成九十度,額頭幾乎觸及地麵,苦苦哀求著天師免除這場雹災。
天師見王公筠倉如此哀求,麵露難色,微微搖頭,輕輕歎了口氣說道:“此乃上帝玉敕,雹有額數,非我所能擅自更改,又怎能徇私枉法?”天師的聲音雖輕,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王公筠倉深知天師所言句句屬實,天威難測,神職在身之人必須遵循上天的旨意行事。然而,對百姓的那份深切牽掛與擔憂如洶湧的潮水,難以抑製。他的腦海中浮現出章丘百姓們辛勤勞作的身影,孩子們在田野間歡笑玩耍的場景,老人們坐在村口曬太陽時那安詳的麵容,這一切都讓他無法坐視不管。他“撲通”一聲雙膝跪地,雙手抱拳高高舉起,繼續苦苦哀求,聲淚俱下,言辭悲切。“天師啊,您心懷蒼生,定能體會百姓之苦。章丘百姓無辜,一旦雹災降臨,必將生靈塗炭。筠倉懇請您看在蒼生的份上,設法救救他們。哪怕隻有一絲希望,也莫要放棄啊。”他的聲音因哭泣而變得沙啞,淚水不停地流淌,打濕了麵前的地麵。天師站在原地,眉頭緊鎖,內心陷入了深深的掙紮。一方麵是上帝的敕令,不可違背;另一方麵是王公筠倉的苦苦哀求,以及即將受災的無辜百姓。
天師目睹王公筠倉這般悲切的模樣,不禁動了惻隱之心。他緩緩垂首,眉頭緊鎖,陷入了長久的沉思。在這靜謐卻又彌漫著緊張氣息的時刻,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良久,天師終於抬起頭,目光堅定地望向雹神李左車,神色凝重,鄭重其事地囑咐道:“其多降山穀,勿傷禾稼可也。”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每一個字都仿佛蘊含著對蒼生的深切關懷與保護。接著,天師又轉身麵向雹神,再次叮囑:“貴客在坐,文去勿武。”言下之意,是希望雹神在執行旨意時,盡量減少動靜,莫要驚擾到眾人,也不要對世間造成過多的破壞與恐慌。雹神聞言,立刻恭敬地抱拳領命,而後轉身,大步流星地向著庭中走去。
眾人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追隨而去,隻見雹神李左車站定在庭院之中,身姿挺拔,宛如一棵蒼鬆傲立。突然,他的足下緩緩升起縷縷青煙,那煙霧起初如同輕柔的紗幔,嫋嫋娜娜地升騰而起,在他的身邊繚繞盤旋,逐漸為他增添了幾分神秘的氣息。隨著時間的推移,煙霧越聚越多,愈發濃鬱,繼而如潮水般彌漫開來,瞬間便將整個庭院都籠罩其中。
過了片刻,雹神周身開始泛起明亮的光芒,那光芒起初微弱,卻在不斷地閃爍、彙聚,似乎在凝聚著某種強大無比的力量。他的身形也微微顫動起來,仿佛在與一股無形的力量相互抗衡、掙紮。忽然,雹神猛地向上騰起,剛開始的時候,速度相對較為緩慢,僅僅才高於庭院中的樹木。眾人紛紛仰頭觀望,隻見他的身影在繚繞的煙霧中若隱若現,好似在努力掙脫某種束縛,艱難地向著天空攀升。緊接著,他再次發力,這一次,身形如同一枚離弦的火箭,陡然間疾升而起。刹那間,便已高於樓閣,他身上的衣袂在呼嘯的狂風中獵獵作響,發出呼呼的聲響,仿佛是在為他的騰飛呐喊助威。
就在此時,天空也仿佛感受到了這股強大的力量,風雲突變,原本晴朗的天空瞬間被烏雲滾滾占據,那烏雲如洶湧的黑色浪潮,迅速地彙聚到庭院上空,層層疊疊,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緊接著,一聲霹靂巨響,仿若天崩地裂,震耳欲聾。那聲響在空氣中劇烈震蕩,使得屋宇都跟著劇烈震動起來,桌上的筵席器具也被震得搖擺簸動,發出清脆的碰撞聲。眾人皆被這突如其來的強大力量所震懾,麵露驚恐之色。王公筠倉更是嚇得臉色蒼白,不由自主地驚呼道:“去乃作雷霆耶!”天師麵色凝重,微微點頭,說道:“適戒之,所以遲遲,不然平地一聲,便逝去矣。
王公筠倉在龍虎山停留了數日後,懷著複雜的心情與天師告別,踏上了歸程。然而,這段奇異而又震撼人心的經曆,卻如同一顆深深的種子,牢牢地印刻在了他的心中。他特意詳細地記錄下了事情發生的月日,隨後派遣了心腹之人前往章丘查問具體的情況。在這幾日的等待中,王公筠倉的內心始終忐忑不安,他既期待著章丘的百姓能夠躲過這場浩劫,又擔憂上天的旨意終究難以違抗,雹災會給當地帶來巨大的災難。
數日後,派去的人終於歸來,趕忙向王公筠倉稟報詳情。原來,那日章丘果然降下了大雨雹,雨雹之大,使得溝渠皆被填滿。然而,幸運的是,田中僅僅隻有寥寥數枚雹子。王公筠倉聽聞這個消息,心中感慨萬千。他既感歎上天旨意的威嚴難測,非人力所能輕易左右;又深深感激天師與雹神的憐憫之心,在遵循天命的同時,盡可能地保護了百姓的莊稼與生計;更為章丘百姓能夠免受大災而感到慶幸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