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那人徹底放下心中的包袱,孫起山繼而講述了一件發生在自己家鄉的奇事。他的聲音低沉而溫和,仿佛將眾人帶入了那個神秘的夜晚:“在我的家鄉,有一位極為喜愛種花之人。他將自己的心血傾注於那片花海之中,每日精心照料,花朵盛開之時,滿園芬芳,煞是美麗。一日夜裏,他偶然起身,或許是被一陣細微的聲響所驚動。當他望向窗外那片花海時,竟看見數位女子亭亭玉立在花下。這些女子麵容姣好,身姿婀娜,但他卻從未見過,心中知曉定是狐魅無疑。他頓時心生恐懼與憤怒,以為這些妖物會對他的花兒不利。於是,他當即撿起一塊石頭,毫不猶豫地擲了過去,同時怒喝道:‘妖物,怎敢在此偷看我的花!’”
眾人都被孫起山的講述吸引,目不轉睛地看著他。孫起山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隻見一女子並未驚慌失措,反而輕輕一笑,那笑聲清脆悅耳,在夜空中回蕩。她緩緩開口說道:‘你在白晝賞花,我於夜間遊玩,對你又有何妨礙?我等夜夜來此,花朵未曾損傷一莖一葉,對花又有何妨礙?你一見我們便聲色俱厲,為何如此鄙陋吝嗇?我並非不能揉碎你的花,隻是擔心旁人說我輩的見識,也與你相同,故而不為罷了。’言畢,眾狐女如同清風拂過,翩然離去,此後也未發生其他事端。”
孫起山講完此事,微微歎了口氣,目光深邃地看著眾人,說道:“狐魅尚不與種花人計較,我難道還比不上狐魅嗎?”那推人入雨之人聽後,愈發羞愧。他深深地低下了頭,心中滿是懊悔。他意識到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實在是不應該。然而,盡管孫起山已經如此大度地原諒了他,他心中的擔憂卻並未完全消散。
他回到家中後,心中依舊暗自思忖。他總是覺得孫起山雖然表麵上不計較,但內心深處或許仍對他懷恨在心。他擔心日後孫起山會在其他事情上暗中刁難自己,讓自己的生活陷入困境。這種糾結與恐懼如同陰影一般,籠罩著他的內心。在這種痛苦的掙紮之中,他最終決定聽從內心的恐懼,舉家遷移,遠離這個讓他不安的地方。他默默地收拾行囊,變賣家中的財產,帶著家人悄然離去。至於他們遷往何方,無人知曉,仿佛他們就這樣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之中。
孫起山得知那人舉家遷移的消息後,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他望著那人離去的方向,久久佇立。他深知,自己雖能原諒那人的過錯,但卻無法消除他心中的偏見與恐懼。他不禁感歎:“小人之心,竟以為天下之人皆如他一般狹隘。如此以己度人,實乃可悲可歎。這世間的誤解與偏見,何時才能消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