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二十年成功與失敗的積累錘煉出華為人(4)(1 / 3)

另外要強調的是,預防要勝於治療。如果你的企業在製造生產過程中,因各種原因被迫暫停生產一個小時,那麼問題同時會積累在企業的其他地方。同時很多固定成本,尤其是人員和設備成本,仍然在一分一秒地增加,也許緊急處理搶修,一切可以重新運轉起來,但也會消耗掉大量寶貴的時間。所以說,預防要比事後治療重要得多。

任正非的“狼狽”策略、灰度管理、一線決策論等管理方式對於企業管理來說均具有很強的參考性。這些實踐中歸納總結出的真知,反映出任正非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升華的思想。正是由於任正非具有這樣的思想,才會有具有指標和裏程碑意義的《華為基本法》的誕生。

從僵化,到優化,最後固化的管理思維,給予了企業家們管理企業思維方式上的重要啟迪。而華為探索出的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的企業經營機製,包括利益驅動機製、權力驅動機製、成就驅動機製、理想追求與價值驅動機製,更是值得我們深入體會,用心研習。

如同任正非所認為的,不加強企業管理,企業等於已經死亡。要將生命注入永恒的管理優化中去,企業才能得到持續的、充滿活力的發展。

加強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的建設同樣是優化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

真正的管理在於賦予製度以思想。科學管理之父泰勒曾說過,管理不是技術,不是工具,管理是哲學。企業家必須明確自己的思想路線,即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如果一個企業沒有自己的管理思想,那麼這個組織就沒有靈魂,管理方法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管理思想決定著管理行為和方法,因而從根本上決定著管理的效果。

曾子認為社會風氣的改變,需要從“慎終追遠”開始。通過這樣的關鍵行為,最終達到引領整個社會道德方向的目標。曾子的這一觀點,與企業管理的方法運用有異曲同工之處。企業要想讓管理製度能夠為員工所接受,成為員工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剛性的製度就要演變成軟性的文化,使要求員工遵守演變為員工自覺遵守。

被譽為20世紀最成功的企業家韋爾奇曾說:“如果你想讓列車再快10公裏,隻需要加大油門;而若想使車速增加一倍,你就必須要更換鐵軌了。隻有文化上的改變,才能維持高生產力的發展。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戰無不勝的動力之源。”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說過:

“企業文化是海爾的核心競爭力。”

思想使企業管理製度變得極其偉大和卓越,而企業精神則是企業文化的內核和核心。企業精神可增強員工對企業的信任感、自豪感和榮譽感;可以使員工形成共同的目標感、方向感和使命感;可以對員工產生激勵力、凝聚力和鞭策力。企業精神是企業最為重要的財富。

企業就是一個生命體,需要有企業精神來做強大的支撐。管理者要 想使企業具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就需要在製定完善製度的基礎上,賦予管理以思想,在其指引下,強化企業文化內涵,賦予企業精神,從而使企業組織獲得強大的精神動力。

關鍵時刻的啟示之十:企業領導者的素質能力至關重要。

從任正非對華為各部門領導人素質、方向等方麵的嚴格要求和對於領導人任職資格的嚴格把握上我們可以看出,領導人素質對於一個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個偉大的公司必然是一個積極的、開放的、溝通順暢的組織,這些優秀組織中的領導人更趨向於積極地經營、管理和運用員工的天賦和潛能。他們將許多精力放在發掘員工的潛力方麵,根據他們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提供專門培訓,竭盡全力促進他們成長。

一家公司的招聘登記表格中,有這麼一個問題:“你有什麼短處?”有一次,一位下崗女工來應聘,在這一欄填上了“工作比較慢,快不起來”。朋友一致認為,她是不可能被錄用的,誰知,最後老板親自拍板,錄用了這位女工,讓她當質量管理員。

老板說,慢工出細活,她工作慢,肯定會細心,讓她當質量管理員最合適,再說,她到過許多地方應聘,沒有被錄用,到這裏被錄用了,肯定會拚命工作,以後,我們公司肯定不會有退貨了。結果,正如老板所說的那樣,她工作成績顯著,公司的確沒有退貨了。

知人善任是領導人重要的素質之一,更為重要的是,優秀組織的領導者會以身作則,成為下屬學習的榜樣,使自己成為他們的火車頭。領導者必須提高自身素質,否則隻憑領導的權威下屬也是很難服從的。常聽到一些管理者埋怨自己的下屬,要麼是執行力不強,要麼是素質不高,卻不知企業是一個團隊,一個管理者隻有做到以“理”服人而不是“權”壓人,管理的工作才能變得簡單容易。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應當具備以下五方麵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