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二十年成功與失敗的積累錘煉出華為人(3)(3 / 3)

關鍵時刻的啟示之九:企業管理要不斷優化。

在華為日漸發展壯大後,管理已然超越了技術成為任正非心中的頭等大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是並存的雙向管理,但很多時候使企業陷入困境的不是外部環境,而是內部管理。每一個企業都應該懂得運用管理來為自己和組織創造重要的價值。毋庸置疑的是,在如今的企業界,無效管理確實隨處可見。很多成功的公司往往就是在管理上出了問題,直到最後這些公司已經完全無法進行有效管理。

作為華為曾經“狼性管理”的產物,在華為管理優化發展史上有著重要意義的《華為基本法》起到了三個方麵的作用。首先,就是將高層的思維真正轉化為大家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使高層和員工之間能夠達成共識。《華為基本法》在統一思想、凝聚員工等方麵的作用不可估量。其次,《華為基本法》出台後,成為國內外企業界競相追捧、學習的範本,大大增加了華為的社會知名度和客戶對華為品牌的認同感。最後,它為華為培養了一支領導團隊和大量行事規範、訓練有素的員工隊伍。而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基本法》也在不斷優化和完善中。

並非所有的企業在嚐試優化企業管理的過程中都需要做出一部類似於《華為基本法》這樣的規章,如何優化企業管理,首先要了解真正的企業之道和企業發展目標,隻有確定企業之道和目標的所在,了解企業現行生產狀況和掌握各階層動態,才能知道企業怎樣創造社會效益和本身價值。對於企業之道的了解,可以按照以下四個步驟走:

1.確立遠景目標。遠景目標表明企業的今後發展方向,是企業戰略的信念基礎。在這一過程中要重視和了解市場信息、行情和動向、集中專業市場,掌握與企業相關的產品。分析市場可行性,開發新產品,當市場成熟時市場細分的可能性會更大,那意味著企業在更多的競爭對手中把握首要機會,集中精力確保特定客戶群。

2.富於創造性。要想使企業具有創造性,本身就是一個不確定過程,不可能預計到哪些重大的市場因素會何時出現,然而可以在工作中集思廣益,從而增加員工提出好想法的幾率。技術問題特別是“質量循環”係統,可以作為整個企業的模式不定期加以籌劃。

3.戰略規劃。為了實現企業目標,企業必須注重關鍵流程,劃分不同流程結構。如果企業結構過於複雜,人們就很難搞清某項工作究竟是誰來負責,出了問題也很難說清問題在哪。而重中之重是要清楚哪些流程最重要,務必要優先考慮那些與企業的競爭優勢密切相關的流程,了解其技術動態。

規劃對於任何企業來說都是一項關鍵任務,規劃的目的就是將綱領性的遠景目標轉化成具體的積極行動,讓每一個員工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資源必須得到合理科學配置,行動要協調一致。必須對好的信息認真地收集和分析,既要製訂長遠的行動計劃,又要確定每周,甚至每天的計劃。

4.行動組織監控。戰略一旦確定,就要付諸實施,任務要轉成個人行動,確立目標是重要的管理手段,製定和實施戰略都非常重要。因此,掌握反饋信息就異常重要,監控可以使領導者提早注意到存在的問題,以便解決問題。

優化管理同樣要注重培養核心競爭力,這就要求企業首先發現自己擅長哪些關鍵技能,然後將它們結合成獨立的單位,或者加強各部門間的溝通和交流。

在生產體係進行優化的過程中,首先要關注的是質量,而非成本。

不管是什麼企業,質量都是第一生命力,有了質量,企業才有生存空間。通過分析製造成本會給人以啟示,從而可以獲得更大幅度的提高。

要實現全麵提高,最好的辦法就是關注質量,而不單純是成本,若一味追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會給產品質量帶來負麵影響。嚴抓質量就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大的價值,獲得更多的訂單,規模化生產的同時也降低了製造成本,使企業與客戶取得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