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是每一個管理者都孜孜以求的管理之道,因為這涉及一個人才及崗位價值的最大化問題,與企業用人標準密切相關。
蒙牛集團總裁牛根生在談到這點時說:“從人本管理的角度看,人人都是人才,就看放的是不是地方,這是一個人崗匹配的問題。這就像木頭,粗的可以做梁,細的可以做椽,渾身疙瘩的還可以做柴火……人也是這樣,不同的崗位有不同的人才需求,不同的人才有不同的崗位適應性。”
管理學上一條著名的定理是“沒有平庸的人,隻有平庸的管理”。
傳統的管理僅僅依照工作的製度安排人的位置,結果許多訥於言辭的員工被安排去組織展銷會,許多頭腦裏新點子迭出的員工被安排做財務……作為一名成功的創業者應該知人善任,讓自己的下屬去做適合他們的事情,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工作潛能,實現組織人力資源的有效利用。
“辦人才”這幾個字說來簡單,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很多企業卻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
首先,企業人才理念落後,難以培養員工的忠誠度。由於企業人才理念比較落後,對人才的培養和管理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企業對員工的培養缺乏長遠的培養規劃,就是沒有合適的職業生涯規劃,多數企業將對員工進行的培訓當做福利或者是支出而不是投資,進而不願為員工培訓“埋單”,降低對培訓的投入。很多企業包括一些較大的知名的企業,也僅僅是為了表現尊重吸引員工而製定了“完善”的培訓製度,卻在執行方麵大幅縮水。由於以上種種原因,致使企業很難對員工進行培訓,從而造成了員工的技能不能得到及時更新,缺乏發展空間與安全感,員工的忠誠度降低。企業和員工之間沒有建立一個流暢的信息平台,企業沒有讓員工感受到一個清晰的發展前景,沒有為員工製定個人培訓及發展規劃。員工不知道企業的經營狀況,更不知道自己每天為企業創造了多少利潤,對企業缺乏基本的信任感、歸屬感和成就感,這也是員工忠誠度滑坡的一個原因。
其次,企業培訓形式單一,培訓內容脫離培訓對象。當前,企業在對新員工的崗位引導培訓方麵做得比較到位,新員工能根據培訓適應企業的需要。企業對員工未來的提升與發展方麵的培訓則很少涉及,在培訓的方式上,很多企業就是組織學員觀看培訓光碟、臨時參加市場上相關主題的公開課,或者通過熟人介紹培訓師到企業講課。由於沒有很好地對培訓進行設計和規劃,培訓的形式單一、內容枯燥。長此以往,形成了員工對培訓的抵觸,甚至反感,使得培訓難以適應培訓對象的需要。
再次,企業缺乏培訓的評價體係。企業培訓是一個係統的體係,需要明確培訓的目的、培訓目標、培訓反饋等方麵的內容。然而不少企業為了培訓而培訓,沒有將培訓與員工技能和效率的提高結合起來,進而和員工的待遇結合起來,有時造成了培訓後員工待遇不變而員工離職的現象,這就從另一方麵抑製了企業進行培訓的積極性。
為解決企業人才培養中的問題,我們提供了以下解決辦法:
首先,企業要塑造良好的人才培養環境,改變人才培養理念。人力資源管理的對象是人,管理的核心問題是人的問題,隻有按照人的身心特點去實施管理,才能使人“活”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管理做到以人為本,應該認識的人力資源管理不是簡單地“管人”,更重要的是關懷人和重視人。因此,企業應該改變用人理念,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實行人性化管理,通過服務 員工來換取員工的忠誠服務。隻有這樣才能讓員工對管理者信服,才能留人。而留人關鍵是留心,實行人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