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人才的增值是企業最重要的增值(2)(2 / 3)

楊玉崗後來在《板凳要坐十年冷》一文中寫道:“在1997年的畢業典禮上,清華的王大中校長告誡各位學子:‘雖然你們取得了博士學位,但是你們今後學習的道路還很長,學習,學習,再學習,應該伴隨你們的一生,這樣,你們才能不斷進步。’帶著校長的囑托,牢記清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我在華為——人生第二學堂實踐中體會了‘不斷學習,不斷實踐,自我批判,不斷改進與完善’的意義。”

楊玉崗的親身經曆證明: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培養實幹精神是華為人成才的必經之路。

拓展透析

未來最有希望的企業是學習型企業,而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在於每個人。讀書成就員工和企業未來,深入開展全員讀書活動,創建學習型企業、培育知識型員工、幫助員工建立起人生基本知識體係和職業生涯基本專業知識體係,則是加強三基工作的重要途徑。

我們應該大力提倡全員學習、終生學習,鼓勵職工不斷學習業務知識,提高自身素質,把學習當做提升企業價值和職工自身價值的重要途徑。

傳統意義上的學習是一種以增長知識和獲取信息為目的的學習;而學習型組織所倡導的學習則是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學習,是通過開放的思維使人們獲得一種行動的能力的學習。學習不是單純地獲取知識和信息,而是轉化 為實踐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才可以把這種學習概括為“學習力”。換言之,學習力就是指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學習與工作結合起來,把“充電”與“放電”結合起來。學習和工作不可分割,學習的動力和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工作,通過學習可以在工作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工作也是提高學習和檢驗學習成果的過程。

博學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我們都要樹立主動學習、超前學習、終生學習的理念,把學習作為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企業要大興學習之風,健全學習製度,製訂培訓計劃,落實學習任務;員工要拓寬知識領域,改善知識結構,全麵提高綜合素質,爭做學習型員工。企業和員工都要努力將學習成果轉化為謀劃工作的思路、促進工作的措施、開展工作的本領。

企業要求員工要像大海一樣把自己放在最低點,來吸納百川。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說:“我們主張產品零庫存,同樣主張成功零庫存。隻有把成功忘掉,才能麵對新的挑戰。”海爾的年銷售額數百億元,但張瑞敏從未有一絲飄飄然的感覺,相反,他時時處處向員工灌輸危機意識,要求大家麵對成功始終保持如履薄冰的謹慎。

(第四節)落後者抓住機會,優秀者創造機會

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就是創造財富的方式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我們這個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它的核心就是人類創造財富的方式和致富的方式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隨著時代的進步,特別是由於信息網絡給人帶來的觀念上的變化,使人的創造力得到極大的解放,在這種情況下,創造財富的方式主要是由知識、由管理產生的,也就是說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機會、人才、技術和產品是公司成長的主要牽引力,這四種力量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機會牽引人才,人才牽引技術,技術牽引產品,產品牽引更多更大的機會。員工在企業成長圈中處於重要的主動位置。

落後者的名言是抓住機會,而發達國家是創造機會,引導消費。機會是由人實現的,人實現機會必須有個工具,這就是技術。技術創造出產品就打開了市場,這又重新創造了機會,這是一個螺旋上升的循環。這四個因素中,最重要的還是人。國家和國家的競爭,實質是大企業之間的競爭。經濟的競爭體現的是技術的競爭,技術優勢的產生是由教育基礎構成的。中國“地大物薄”,隻有靠科教興國,從人的頭腦中挖掘資源。農村的養豬能手、種田能手很可能是愛因斯坦胚子,隻是沒有受到係統的教育。要重視對人的研究,讓他在集體奮鬥的大環境中,去充分釋放潛能,更有力、有序地推動公司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