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實踐後善於用理論去歸納總結,才會有飛躍的提高。
對新來員工,因為沒有記錄,晉升較慢,為此十分歉意。如果您是一個開放係統,善於吸取別人的經驗,善於與人合作,借助別人提供的基礎,可能進步就會很快。如果封閉自己,怕工分不好算,就需要較長時間,也許到那時,你的工作成果已沒有什麼意義了。實踐是您水平提高的基礎,它充分地檢驗了您的不足,隻有暴露出來,您才會有進步。實踐再實踐,尤其對青年學生十分重要。唯有實踐後善於用理論去歸納總結,才會有飛躍的提高。
有一句名言,沒有記錄的公司,遲早要垮掉的,多麼尖銳。一個不善於總結的公司會有什麼前途,個人不也是如此嗎?
實踐改造了人,也造就了一代華為人。您想做專家嗎?一律從工人做起,已經在公司深入人心。進入公司一周以後,博士、碩士、學士,以及在內地取得的地位均消失,一切憑實際才幹定位,已為公司絕大多數人接受。
希望您接受命運的挑戰,不屈不撓地前進,不惜碰得頭破血流。不經磨難,何以成才。
希望你們丟掉速成的幻想,學習日本人的踏踏實實、德國人的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真正生活中能把某一項技術精通是十分難的,您想提高效益、待遇,隻有把精力集中在一個有限的工作麵上,不然就很難熟能生巧。您什麼都想會、什麼都想做,就意味著什麼都不精通,任何一件事對您都是做初工。努力鑽進去,興趣自然在。我們要造就一批業精於勤,行成於思,有真正動手能力、管理能力的幹部。機遇偏多於踏踏實實工作者。
《致新員工書》
背景分析
一個國家要想立足於世界之林,就必須了解世界,向他國學習,取長補短。曆史證明,夜郎自大、閉關自守的國家隻會裹足不前,離現代化越來越遠。同樣,一個企業,要想走向國際化,就應該有國際化的眼光,就必須充分向其他先進國家學習。一開始就立誌走向世界的華為公司,打破了“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的階級對立觀念,學習先進技術,不問主義與立場。為此,任正非經常參觀考察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的著名公司,如IBM等。在他看來,華為要學習日本人民勤勞的精神,德國人民的敬業精神,美國人民的創新精神。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華為要求對員工進行嚴格的培訓,提高員工的素質和專業水平。員工隻有經過了嚴格的培訓,才能冷靜和果斷地處理突發事件。
企業必須與社會、社區的大環境長久共存,當這個環境中的所有成員,包括顧客、企業老板和雇員,都在追求高質量、追求改進、卓越的時候,任何企業都不會被孤立在外。任正非曾經拿華為和西門子等國際大公司作比較,他說,華為有優秀的營運商,比西門子的營運商還多,但是為何華為的銷售額仍遠遠比不上西門子呢?原因就是西門子的產品具有很好的繼承性。
很多運營商,尤其是固網的運營商始終麵臨著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必須降低資本開支。對運營商來說,產品的購買成本包括資本支出和運營支出兩個 部分,資本支出含硬件、軟件和服務,主要指一次性的費用,運營支出則主要是指後期運作費用。華為不能隻是著眼於控製和降低硬件產品的價格,同時也需要降低整體解決方案的價格,包括軟件、服務以及其他的相關支出。
因此,華為要在國際上樹立自己的品牌,就必須擁有可繼承性、可擴充性的產品,也就是說,所有產品都要嚴格按照一定的規範開發,運營商購買後隻需要進行升級就可以了,不用將整套設備全部替換。
實踐論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一大創新,馬克思主義認為,隻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1978年,鄧小平進一步肯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觀點,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論。
華為是這個理論的堅決執行者。任正非曾說過,華為不是以學曆、資曆定待遇和報酬的,而是以能力和貢獻來定待遇和報酬。而能力和貢獻又是通過實踐來檢驗的,華為希望每個人都要有實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