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像你這樣回答是不負責任的!你們整天都在想什麼?”鬆下的訓斥聲響徹整個會場。參會者都莫名其妙,遭訓斥的人事科長更是不明白哪裏錯了。
鬆下臉色十分難看,拍著桌子怒火衝天地說:“你們這些人都在人事部門任職,難道不懂得培育人才是你們人事幹部最主要的職責嗎?如果有人問鬆下電器是製造什麼的,你們就要回答鬆下電器是培育人才的公司,兼做電器產品!經營的基礎是人,對於這一點,我不知說過多少遍。在企業經營上,資金、生產、技術、銷售等固然重要,但人是經營的主宰,歸根結底人是最重要的。如果不從培育人才開始,那鬆下電器還有希望嗎?”
其實,早在創業初期,鬆下就已經認識到:擁有優秀的人才,事業就能繁榮,反之就會衰敗。鬆下公司重視知識型人才、科研和智力開發。當有人問,鬆下公司最大的實力是什麼?鬆下幸之助回答:“是經營力,即經營者的能力。”他指出:“掌握了經營關鍵的人是企業的無價之寶。”所以,鬆下先生強調在出產品前出人才,在製造產品前先培養人才。為了達到“造人先於造物”的目的,鬆下開辦了在職訓練指南,又稱之為OJT指南,指的是員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培訓教育。為適應公司全體員工培訓工作的全麵展開,鬆下電器在職訓練策劃人宮木勇編寫了《鬆下電器的在職訓練》一書,揚揚灑灑寫了10餘萬字。鬆下的心血沒有白費,他“造人先於造物”的方針讓他成為日本經營之神,讓鬆下電器譽滿全球。
實際上,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無論是對員工進行專業技能培訓,還是對管理層進行拔高訓練,都是為了打造整個團隊的堅實地基。所以,培訓的目的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在組成地基的一磚一瓦上,即落實到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身上,因此,團隊成員的勤奮學習、善於思考、創新思維等才是企業最終追求的結果。個人賺錢靠腦袋,企業發展靠思路,隻有將企業中所有的智慧集中在一起,才能形成一個完善的發展戰略,從而引導企業走向輝煌。據中國工商聯合會統計,15年前的企業現在剩下的還不到3%。李嘉誠說:“昨 天成功的經驗,會成為今天失敗的理由。”因此,為了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就要鍛造出一支具有超強競爭力的團隊。而這種團隊的形成勢必要依靠知識的澆灌和經驗的積累,因此,學習就成為成長的必要前提,不斷激發著團隊及團隊成員迅速成長。如今,社會發展一日千裏,新技術、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層出不窮,隻有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進程,不至於被社會所淘汰,才能引領整個企業不斷向更高、更好、更強的目標邁進。
(第二節)培養人才要施行“低重心戰略”
要苦練基本功,重視普通員工、普通崗位的培訓。
華為要培養優秀的科學家、營銷專家、管理家,但我們整個培養工作要實行“低重心”戰略。要重視普通員工,普通崗位的培訓。要苦練基本功,培養過硬的鉗工、電工、廚工、庫工……工程師、秘書、計劃員、統計員、業務經理……每一個人、每一件工作都有基本功。要把員工“做實”緊緊抓住不放,否則大好形勢就浪費了。員工眼高手低的狀況要克服,做一個踏踏實實的、在本職工作中有些作為的人。真正像江總書記希望的那樣,向德國人民學習一絲不苟的實幹精神。
八年來,華為走過了艱難的奮鬥曆程,已漸漸成熟,成為一個高科技企業。我們現有員工兩千多人,絕大部分受過高等教育,碩士、博士生占百分之六十以上,而且每年都要在國內名牌大學選拔畢業生。雖然我們也存在著不少困難,但是有廣大用戶的支持,我們信心較大,會有較快的發展。
《反驕破滿,在思想上艱苦奮鬥》
背景分析
如今,無論是在國外企業,還是在國內企業,新員工在上崗之前,都必須經過培訓,企業也越來越重視對員工培訓。在華為,無論是新員工,還是老員工,都必須經過嚴格培訓才能上崗。任正非曾經說過,剛剛走出大學的 畢業生,會麵臨著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在公司所用的實踐知識不一致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首先是進行培訓。華為將持續的人力資源開發作為人才可持續成長的重要條件,永不停息地致力於建設一個學習型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