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4歲高齡時,鬆下說過:“你隻要有一顆謙虛和開放的心,就可以在任何時候從任何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無論是逆境還是順境,坦然的處世態度往往會使人更加聰明。”他用他的成功向人們表明,一個人隻有從心理上、道德上成長起來,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
創業過程中一定存在壓力和困難,重要的是你能不能以一顆堅強的心去麵對。創業之路實際上很殘酷,就像隻無形的手,總是攫住你,讓你無處可逃。但有壓力有困難對人並非隻是壞事,很多時候,人需要有一種力量來推動,就像慢馬需要馬繩一樣。適當的壓力能激出你的潛力,競爭可以檢驗你的能力。遇到困難時,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勇敢迎接它,告訴自己——我頂得住!試問哪一個創業者不是承受了各方的壓力,最終超越壓力,甚至將壓力巧妙地轉換為動力而獲得成功的?
成功的麵前總是會有一些障礙,隻有能夠克服困難走過去的人,才有資格品嚐勝利的自豪和快樂。
中國著名企業家馬雲說:“對所有創業者來說,永遠告訴自己一句話:從創業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麵對的是困難和失敗,而不是成功。
困難不能躲避,不能讓別人替你去扛,任何困難都必須自己去麵對。創業者任何時候都要勇往直前,而且要不斷創新和突破,直到找到一個方向為止。跌倒了爬起來,又跌倒再爬起來。如果說有成功的希望,就是我們始終沒有放棄。”
失敗對堅定的人來說是一種考驗,它是成功前的一次測試。成功的富豪都經過失敗的曆練,失敗教會他們成功。
萬向集團總裁魯冠球兒時家境貧寒,他的父親在上海一家藥廠上班,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在貧苦的農村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初中畢業後,為了減輕父母沉重的生活負擔,魯冠球回家種地,過起了普通農民的生活。但他是一個有誌向的年輕人,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出人頭地。後來,經人幫忙,魯冠球到蕭山縣鐵業社當了個打鐵的小學徒。打鐵是非常苦的活兒,三年鐵業社學徒生活使魯冠球對機械設備產 生了一種特殊的情感,那是一種用勞動的汗水凝成的情感。當時寧圍鄉的農民要走上七八裏地到集上磨米麵,魯冠球也不例外。久而久之,他竟然情不自禁地對軋麵機、碾米機產生了感情。而且他發現,鄉親們磨米麵要跑的路太遠了,很不方便,如果在本村辦一個米麵加工廠,一定很受大家歡迎,而且可以賺些錢。親友們得知魯冠球的這一想法後,都很信任他,也很支持他,紛紛回家翻箱倒櫃,勒緊褲腰帶湊了三千元,買了一台磨麵機、一台碾米機,辦起了一個沒敢掛牌子的米麵加工廠。
但是加工廠卻因為種種政策原因垮掉了。當時的魯冠球負債累累,隻能賣掉剛過世的祖父的三間房,變得傾家蕩產。讓他感到特別痛苦的不僅是這次商業試驗本身的失敗,還有失敗給家裏帶來的巨大壓力,父母用血汗換來的錢就這樣化為烏有。但是,魯冠球沒有消沉,沒有埋怨命運,沒有抱怨生活,而是重新挑起生活的重擔,奮然前行。沒過多久,他成立了農機修配組,修理鐵鍬、鐮刀,自行車等。後來,他的農機修配組的生意越做越紅火。魯冠球變賣了全部家當,把所有資金都投到了裏麵。雖然前途未卜,魯冠球卻把自己的命運完全押在了這上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