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創業往往太理想化,何魯敏的創業一路磕磕碰碰,遇到各種倒黴事,好在何魯敏抗挫折力極強,一路堅持,終於大難不死,取得了成功。
每個企業家都需要經曆一些彎路才能慢慢長大成熟。但是如果何魯敏在創業之初將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結合得緊密一些,也許他所受的挫折不會那麼多。柳傳誌也以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後來人:“凡事需要有理想,但不要理想化。”大多數創業者都是理想主義者,這一點非常可貴,可惜理想主義者往往想法浪漫,覺得一切問題隻要按理想率性而為就會得到完美的解決,但現實會毫不留情地把他們教訓得頭破血流。何魯敏最大的優點就是,心懷理想主義的熱情,不拋棄,不放棄,在理想的世界中接受現實的洗禮,最終得到了鳳凰涅盤的升華。
關鍵時刻的啟示之一:創業要有堅定的勇氣和決心。
在某種意義上,華為的成功是企業家的成功,從這個角度上看,可以說沒有任正非就沒有今天的華為。華為從那麼小的一個企業,到今天這樣的輝煌,它的源頭還是任正非身上的企業家精神。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嚐試自主創業,或已經開始自主創業的嚐試。企業起步階段的根基打造無疑是一個企業能否生存下去,能否繼續得到發展的最關鍵時刻。成功的創業嚐試要求創業者具有明確的目標、長遠的眼光,等等。但如果10年前有人問,創業首先需要什麼?很多人會說要有勇氣和魄力。而今天如果有人問想創業先做什麼?答案卻是唯一的:創業的路是艱辛的,想創業要先創信心。創業的路上沒有後悔,隻有擁有堅強的自信心,才能讓創業之路越走越遠。
創業的過程絕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如果沒有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就無法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煉機會,隻有經得起環境考驗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其實,順境和逆境都是命運的安排,坦然麵對,才是最好的方式。把“置身絕境”看成是鍛煉自己的珍貴機會。明白這一點,在麵臨艱難困苦時,就能勇氣百倍地承受,迎接挑戰。唯有如此,才能湧出新的智慧,轉禍為福。
被譽為“經營之神”的鬆下幸之助並不是社會的幸運兒,但是,不幸的生活促使他成為一個永遠的抗爭者。鬆下電器公司並非是一個一夜之間成功的公司,創業之初,正遭遇第一次世界大戰,物價飛漲,而鬆下幸之助手裏的所有資金極少。公司成立後,最初的產品是插座和燈頭,然而產品遇到了棘手的銷售問題,工廠竟到了無法維持的地步,同事們相繼離去,使幸之助的境況變得很糟糕,當時的困難可以想象。
但鬆下幸之助把這一切都看成是創業的必然經曆,他相信:堅持下去取得成功,就是對自己最好的報答。功夫不負有心人,生意逐漸有了轉機,當6年後他拿出第一個像樣的行車前燈時,公司才慢慢走出了困境。然而,走出困境的鬆下電器公司所麵對的並不是風景美好的坦途, 而是一條坎坷困窘的道路。隨著1929年經濟危機席卷全球,日本電器銷量銳減。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日本經濟走上了衰落,鬆下幸之助變得一貧如洗,他所擁有的是高達10億日元的巨額債務。為抗議把公司定為財閥,鬆下幸之助不下50次地去美軍司令部進行交涉,其中的苦楚自不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