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不斷地改善物質條件,但是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不可忘記,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我們永遠強調在思想上艱苦奮鬥。思想上艱苦奮鬥與身體上艱苦奮鬥的不同點在於:思想上艱苦奮鬥是勤於動腦,身體上艱苦奮鬥隻是手腳勤快。我們要提拔重用那些認同我們的價值觀,又能產生效益的幹部;我們要勸退那些不認同我們的價值觀,又不能創造效益的人,除非他們迅速轉變。我們堅定不移地反對富裕起來以後的道德滑坡、庸俗的貪婪與腐敗,不管他職務高低。我們要重塑新時代的民族精神,為偉大祖國的振興而貢獻青春與年華。
我們公司在市場上還麵臨著巨大的艱難,在低端產品上我們與外國公司還有品牌效應的差距,在高端產品上我們還有技術差距。由於曆史的原因,我們在市場上還處在低層次網上,在外國公司已全覆蓋的網中,爭奪一個一個的小點。今年仍然是一個十分艱難困苦的年月,我們還得奮力去拚搏;還期待更多的英雄投入火熱的市場生活中去;還要在新的起點,從零起步,努力去學習,勇敢地挑戰明天;不斷提高個人素養、改進管理、增加效益,為公司的大發展鋪平道路。曆史給了你們使命,不能躺到功勞簿上,而要不斷革命。新老幹部要團結合作,隻有攜手共進,才能優勢互補。英雄是一種集體行為,是一種集體精神,要人人爭做英雄。
——摘自《在來自市場前線彙報會上的講話》
背景分析
1995年,華為自主研製的C&C08數字程控交換機在經過兩年的研發、實驗和市場推廣之後,終於在中國市場上取得了規模商用。華為的08機與巨龍的04機一起,成為中國廣大農村通信市場的主流設備。華為人為此歡欣鼓舞,對公司的發展前景滿懷信心,而任正非則清醒地意識到:由於全世界廠家都寄希望於中國這塊當前世界最大、發展最快的市場而拚死爭奪,形成了中、外產品撞車,市場嚴重過剩的情況,形成了巨大危機。大家拚命削價,投入惡性競爭,由於外國廠家有著巨大的經濟實力,已占領了大部分中國市場,如果中國廠家仍然維持現在的分散經營,將會困難重重。1996年,華為全年完成銷售額26億元,經過8年奮戰,華為正式進入企業的順利發展階段。而此時,任正非卻尖銳地提出,麵對成功,華為人必須要有一種清醒的認識,否則成功帶來的將不是企業的繁榮,而是令人措手不及的危機。
近年來,在物質條件比較豐富以後,一些人的道德觀開始滑坡,任正非希望華為人能夠抵禦住各種誘惑,保持良好的道德品格和高尚情操。
任正非反複強調,華為的成功是一代又一代的華為人通過艱苦奮鬥換來的,很多人為此犧牲了休息,犧牲了親情,甚至犧牲了健康。就是因為成功是來之不易的,所以任正非反複強調華為人要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反對任何腐化墮落的行為,甚至不允許開展會消磨意誌的不健康的娛樂活動。
拓展透析
艱苦奮鬥才能活下去,對於企業和員工來說都是如此。然而堅持和弘揚艱苦奮鬥必須正確理解艱苦奮鬥的內涵。長期以來不少人對艱苦奮鬥存在一些誤解,一提艱苦奮鬥,就與吃野菜、穿草鞋、睡草鋪等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聯係起來,甚至等同起來。這種對艱苦奮鬥的膚淺而片麵的理解和認識使不少人錯誤地認為,當前生活富裕了,創業時也就沒有必要再提倡艱苦奮鬥了。
從工作角度講,艱苦奮鬥是一種不畏艱苦、腳踏實地、奮發向上、銳意進取、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勇於拚搏的工作作風,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從思想角度講,艱苦奮鬥是一種生活態度和思想境界,是一種反對奢華浪費,追求順應自然、崇尚儉樸、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理念。從意識角 度講,艱苦奮鬥是一種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一種精神,一種價值觀,它與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是對立的。
雖然艱苦奮鬥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艱苦奮鬥的內容和本質不會改變。就像提倡學雷鋒一樣,不是專指學雷鋒同誌生前所做的哪一件或幾件好事,而是要學習雷鋒同誌那種團結友善、樂於助人、甘於奉獻的精神。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消費,追求良好舒適的物質精神生活是人類的天性或本能,沒有必要去限製和扼殺,依照現在的社會條件,“艱苦奮鬥”這一詞很難再是曾經的“艱苦奮鬥”了,但當今社會的年輕人,更需要通過這種精神來磨煉自己的意誌。
也許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創業已經不需要像老一輩創業者一樣睡草墊、肩挑手扛,但創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挫折和苦難,這時,艱苦奮鬥的精神就是支撐我們走下去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