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艱苦奮鬥是華為的魂(2)(3 / 3)

——摘自《華為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背景分析

每個企業都有企業文化,小勝在智,大勝在德。華為成立之初,員工隻有幾十人,資金短缺,為了節省成本,員工們工作、生活都在一層樓上,由於交貨期緊張,很多人幾個月不下樓,很多同事在那裏工作幾個月了,對周圍的交通、環境還沒有什麼概念。在創業初期,華為人沒有更多資源可以利用,唯有通過艱苦奮鬥來改變現狀,彌補資源的不足,從而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功。在資金異常匱乏的情況下,華為投入全部資金研製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程控交換機,一舉奠定了其在國內市場的地位。創業初期,華為人為了籌集更多的發展資金,拿的工資都不高,他們還經常加班,但公司很少發加班費。很多華為高層,一直到1999年還都居住在深圳郊區的農民房內。為了理想,他們對此無怨無悔。在這種拚搏精神的帶動下,華為取得了高速發展,年銷售額增長幅度超過100%。1996年,華為產值達25億元;1997年,華為產值達50億~60億元,員工則達到了3100人,其中40%從事開發與研究,35%從事市場銷售和技術支持,12%從事行政管理,13%左右的人員從事生產製造;1999年華為公司發展到5000多人。

上述話就是任正非在這個背景下說的。任正非反複強調,相比國外的大公司,華為還顯得很年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他時刻向員工強調,艱苦奮鬥的作風一定要保持下去,這是華為能夠發展、成功的關鍵。

拓展透析

在創業之初,當華為自主研發的設備剛出來,華為的創業元老們很興奮,又很犯愁,因為業界知道華為的人很少,了解華為的人更少。當時有一個情形,一直深深地印在老華為人的腦海中,經久不退:在北京寒冬的夜晚,我們的銷售人員等候了8個小時,終於等到了客戶,但僅僅說了半句話“我是華為的……”,就眼睜睜地看著客戶被某個著名公司接走了。望著客戶遠去的背影,華為人隻能在深夜的寒風中默默地體會著屢試屢敗的沮喪和屢敗屢戰的苦澀。是啊,怎麼能怪客戶呢?華為本來就沒有幾個人知曉啊。

然而如今,當華為通過艱苦奮鬥,獲得了很大的成就之後,華為人有一種從未有過的幸福和神聖的責任感。任正非表示:“我們的勞動不僅改變了 人們的生活,增進了人們的溝通,而且也一天一天地充實著我們自己,豐富著我們家人的生活,也在一年一年地改變我們自己的生活。我們在分享勞動果實的同時,又增加了對未來的憧憬,這些在慢慢地加深著我們對勞動本身的體悟和認識。熱愛勞動不僅僅是一種美德,勞動中的人也是美的,在勞動中能品嚐到一種愉悅甚至幸福。當看著我們貧瘠的土地變成了綠洲,當看著事先連想都不會想到的、代表著現代文明的成果在我們勤勞的雙手中不斷地創造出來時,這種心情是無論用什麼語言都難以表達的,真可謂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當今社會很多創業者都有著比任正非當初強很多的創業條件,但不能因此就喪失了艱苦奮鬥的精神。艱苦奮鬥對於一個企業的成長來說並非隻是短期效益,更關係到企業長遠文化的建設、關係著企業能否在浪潮中堅挺地走下去。因此打造艱苦奮鬥的精神,是創業者要著重堅持的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