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閑談9(2 / 3)

此事如同平靜湖麵上投入的一顆巨石,在當地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在街頭巷尾、茶餘飯後,紛紛議論著這件離奇的事情。有人瞪大了眼睛,滿臉疑惑地質疑道:“四海之中,一日之內,殤子不知其凡幾,前生逋負者,安得如許之眾?”生死輪回,因果循環,本就如恒河之沙,積數難以測算;又如太空之雲,變態不可思議,又怎能一概而論呢?在他們看來,這或許隻是一個巧合,世間哪有如此多的前世債務需要償還?

然而,也有一些人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他們細細思之,計其大勢,發現世間冤愆糾結,生於財貨者居多。老子曾言:“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人之一生,大多為利益所驅使。天地之間,生財之道有限,此得則彼失,此盈則彼虧。於是,機械巧詐之心由此而生,恩仇怨恨也隨之而起,業緣報複,甚至延及三生。觀世間謀利者之眾多,便可推知索償者亦不在少數。史遷有言:“怨毒之於人,甚矣哉!”

在這喧囂的議論聲中,一些智者開始意識到,無論這是否真的是前世債鬼索償,它都如同一記警鍾,敲響在人們的心間。它提醒著人們,在追逐利益之時,莫要忘卻了良心與道德的底線。或許,世間有許多事情,我們無法用常理去解釋,但我們應當懷著敬畏之心,秉持善良與正直,以免招來莫名的災禍。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件事在小鎮上逐漸演變成了一個傳說,一個時刻警示人們的故事。孩子們在夜晚圍坐在老人身邊,聽著這個神秘的故事,眼中滿是好奇與敬畏。而大人們則在心中默默反思著自己的行為。

那些平日裏為了些許利益而不擇手段、算計他人的人,開始感到一絲不安。他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來,若繼續如此,是否也會有冤魂前來索債?於是,一些人開始改變自己的行事作風,學會了寬容與善良,在生意場上不再唯利是圖,而是注重誠信與道義。

小鎮上的風氣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人們更加注重家庭的和睦與親情的珍貴,不再將財富視為唯一的追求目標。鄰裏之間互幫互助,充滿了溫情與關愛。而那關於殤子債鬼的傳說,依然在歲月的長河中流傳,它成為了小鎮文化的一部分,時刻提醒著後人,要堅守道德的高地,莫讓貪婪與邪惡蒙蔽了心靈。

在一個偏遠且寧靜的村莊裏,曹自立作為一名普通的佃戶,過著簡單而質樸的生活。他每日迎著晨曦出門,在田間辛勤勞作,直至夕陽西下才拖著疲憊的身軀歸家。曹自立生性憨厚老實,不善言辭,總是默默地承擔著生活的重壓。他粗識幾個字,僅能勉強讀寫,然而在村民們大多目不識丁的情況下,這也讓他稍顯不同,偶爾會被請去幫忙記錄一些簡單的事務。

他的家庭雖不富裕,卻充滿了溫馨。妻子溫柔賢惠,操持著家中的一切,兒女們圍繞在身邊,嬉笑玩耍,那清脆的笑聲仿佛是世間最動聽的樂章。曹自立對這樣的生活感到滿足,他沒有過多的奢望,隻盼著一家人能夠平安健康,年年有個好收成,足以維持生計。

然而,命運的軌跡卻在不經意間發生了改變。一日,曹自立偶患寒疾,身體忽冷忽熱,仿佛置身於冰火兩重天之中。起初,他並未太過在意,隻以為是勞累過度,染上了些許風寒,休息幾日便會好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病情愈發嚴重,整個人陷入了昏憒之中,意識逐漸模糊。

在恍惚間,他感覺自己的靈魂仿佛脫離了軀體,被一個神秘的役使引領著前行。他的腳步虛浮,仿佛踩在棉花上一般,身體不由自主地隨著那役使飄動。他們沿著一條幽僻的小路走去,四周霧氣彌漫,那霧氣冰冷刺骨,如幽靈的觸手纏繞著他。陰森恐怖的氛圍讓曹自立心中充滿了恐懼,他試圖開口詢問,卻發現自己喉嚨像是被什麼東西哽住,無法發出聲音。

他們在迷霧中前行了許久,途中,竟又遇到另一個役使。兩個役使碰麵後,似乎發生了激烈的爭執,相互詬罵良久。他們的聲音尖銳刺耳,如同夜梟的啼叫,在這寂靜的幽暗中回蕩,讓人毛骨悚然。曹自立在一旁聽得雲裏霧裏,許久才從他們的爭吵中明白,原來是他們誤將自己拘來。

原來,陰司的差役們在執行任務時出了差錯,本不該拘拿曹自立的靈魂,卻因一時疏忽,將他帶到了這陰森之地。曹自立心中暗自叫苦,他望著這兩個爭吵不休的役使,心中滿是無奈與惶恐。他不知道自己為何會卷入這陰司的紛爭之中,也不知道該如何才能回到自己的身體,回到那溫暖的家中。

隨後,其中一個役使滿臉不耐煩地將他送還。那役使粗暴地推搡著他,曹自立隻覺一陣天旋地轉,靈魂仿佛在虛空中飄蕩。

在回去的路上,他們經過一處奇異的地方。那裏以石為垣,圍牆高大而厚實,綿延周裏許,宛如一座巨大的堡壘,散發著令人膽寒的氣息。牆內濃煙坌湧,紫焰赫然,仿佛有烈火在熊熊燃燒,又似隱藏著無盡的神秘與危險。那火焰跳躍閃爍,映照著天空,將周圍的一切都染成了詭異的紫紅色。

曹自立的目光被門額之上的六個大字所吸引,那字巨如鬥,散發著幽冷的光芒,仿佛是來自地獄的凝視。他努力想要看清,卻因靈魂的虛弱和霧氣的幹擾,隻能記其點畫而歸。在那短暫的瞬間,他似乎感受到了那幾個字背後所蘊含的巨大力量和恐怖威嚴,仿佛有無數冤魂在其中哀嚎哭泣。

待曹自立病好之後,他的腦海中始終縈繞著那陰司之旅的所見所聞。他憑借著自己所記的偏旁,仔細推之,心中漸漸有了一個駭人的結論:那幾個字似乎是“負心背德之獄”。這一發現讓他心中大驚,他開始思索,這陰司之中,究竟有著怎樣的審判與懲罰,難道真的是善惡有報,負心之人終將受到製裁嗎?

從此,曹自立變得更加敬畏神靈,為人處世也愈發謹慎。他不再輕易與人爭執,對待他人總是充滿了寬容和善意。在田間勞作時,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樣隻專注於收成,而是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生怕自己一個不慎,便墜入那負心背德的深淵。他常常告誡自己的家人和村民們,要秉持善良之心,莫要做違背道德之事,因為在那看不見的陰司之中,或許正有一雙雙眼睛在注視著世間的一切,等待著審判那些作惡之人。他的經曆也在村莊裏悄悄流傳開來,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話題,讓更多的人對善惡有報有了更深的敬畏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