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東陵聖母(2 / 3)

漫長的三年時光,在那寂靜的石室中緩緩流淌。帛和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凝視著北壁,他的雙眼早已布滿血絲,身心疲憊不堪,然而心中那團求道的火焰卻從未熄滅。

終於,在一個不經意的瞬間,奇跡悄然降臨。那原本毫無生機的北壁上,漸漸浮現出了一些模糊的痕跡。帛和的身體猛地一震,原本的困乏瞬間消散,他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著北壁,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痕跡越來越清晰,原來是古人所刻的《太清中經》神丹方以及《三皇天文》、大字《五嶽真形圖》。

這些文字仿佛帶著來自遠古的神秘力量,每一筆每一劃都深深嵌入石壁之中,散發著幽微的光芒。帛和的內心被深深震撼,他迫不及待地開始誦讀那洋洋灑灑的萬言經文。起初,他的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但很快便沉浸其中。

然而,經文的含義深奧晦澀,盡管帛和已竭盡全力,仍有許多地方讓他感到困惑不解。那些文字仿佛是一道道難以逾越的關卡,阻擋著他進一步領悟大道的腳步。但帛和並未因此而氣餒,他深知,這是求道途中必然會遇到的挑戰。他時而皺眉沉思,時而低聲呢喃,試圖從字裏行間探尋出更深層次的意義。在這昏暗的石室裏,隻有他誦讀經文的聲音在回蕩,仿佛是他與古人跨越時空的對話,為了那最終的悟道,他準備迎接更多未知的艱難險阻,毫不退縮地繼續在這神秘的道學之路上探索前行。

王君一直在默默關注著帛和的進展,他深知帛和已到了關鍵的節點,隻差那一層窗戶紙,一旦捅破,便能在道學之路上突飛猛進。

當看到帛和因經文困惑而眉頭緊皺、苦苦思索時,王君悄然來到了石室。他站在帛和身後,輕輕拍了拍帛和的肩膀,帛和頓時從沉思中驚醒,趕忙起身行禮。王君麵帶微笑,示意他不必多禮,然後緩緩踱步到那刻滿文字的北壁前。

王君凝視著壁上文字,仿佛在與古人交流,片刻後,他轉過身來,目光溫和而堅定地看著帛和,開始逐字逐句地為他講解那些難以理解的經文要義。他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帛和的心間,滋潤著他困惑的心田。每一個晦澀的字詞,在王君的解讀下,都漸漸變得清晰明了;每一段複雜的語句,經王君的剖析,都仿佛開啟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王君不僅講解文字表麵的含義,更深入挖掘其背後隱藏的哲學思想和修行法門。他以生動的比喻、深入淺出的例子,讓帛和對那些高深的道學概念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帛和全神貫注地聆聽著,眼睛裏閃爍著越來越明亮的光芒,原本緊鎖的眉頭逐漸舒展開來。

隨著王君的講解,帛和仿佛置身於一個全新的天地,他看到了道的宏大架構,感受到了其中蘊含的無窮力量。在王君的悉心教導下,帛和如一塊海綿,盡情地吸收著知識的甘霖。他不斷地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見解,與王君進行著深入的探討。而王君也耐心地一一解答,引導著帛和在道學的海洋裏暢遊。

不知不覺中,石室中的光線已悄然發生了變化,從清晨的微明到午後的明亮,再到傍晚的昏黃。而帛和在這一天的時間裏,收獲的不僅僅是對經文的理解,更是對道的全新認知,他深知,自己在求道之路上,已然邁出了極為堅實的一大步。

東陵聖母,生於廣陵海陵這片鍾靈毓秀之地。她自幼便對世間萬物的奧秘有著超乎常人的敏銳感知,仿佛冥冥之中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牽引著她,使其內心對超凡脫俗的道學充滿了無限的向往與憧憬。

待適婚之年,她嫁入杜氏家族。然而,塵世的婚姻生活並未磨滅她對道的追求。機緣巧合之下,她有幸拜入劉綱門下,正式踏上了學道之路。劉綱,乃當世之名道,其道法高深莫測,聲名遠揚。在劉綱的悉心教導下,聖母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與悟性。

她日夜沉浸於道學的研習之中,無論是在晨曦微露的清晨,還是在繁星點點的夜晚,總能看到她潛心鑽研道經、刻苦修煉法術的身影。隨著時光的悄然流逝,聖母逐漸掌握了易形變化之術。此術可謂神奇至極,她能夠隨心所欲地改變自己的身形外貌,或化身為靈動的飛鳥,翱翔於天際;或變作輕盈的雲霧,繚繞於山川之間;時而隱匿於無形,讓人難以尋覓蹤跡,時而又突然現身,令人驚歎不已。她的身影在塵世與靈境之間自由穿梭,宛如一位來自神秘世界的使者,逐漸引起了周圍人的驚歎與敬畏。

東陵聖母的丈夫杜氏,乃是一介凡夫俗子,他的目光局限於世俗的瑣碎與平凡,對聖母所追求的道學全然無法理解,亦無絲毫興趣。在他眼中,妻子每日沉迷於那些玄之又玄的道法修煉,實乃不務正業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