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衝道,先生姓李,單名一個衝字,道號為清虛子,其家族世居平陽。此人性格剛毅,善於文辭翰墨,對待父母更是至孝無比。
在大定壬辰年間,那時的他年近不惑,遂與同裏的喬潛道結為林下莫逆之交。二人相伴前往陝右終南的丹陽宗師門下,一心渴求能夠受教於道業。宗師審視之後,認為其可教導,便將他留在弟子之列,讓其從事舂米、做飯、灑掃之類的雜務,而他勤勞做事數年,時光越久,心中對宗師的敬意就愈發深厚。
有一日,宗師傳授給他秘旨,還贈予他詩篇雲:
逍遙物外興無窮,且恁和光混俗同。
堪歎浮雲虛幻夢,恰如敗葉舞秋紅。
任人閑笑道家窮,一誌修仙俗匪同。
三伏洞天霜雪降,靈苗慧草轉添紅。
先生既已得到宗師的認可,便篤定心誌於修道之路,以至於脅下不曾沾床竟達十年之久,故而得以讓心宇達到泰然安定的境界。忽然在一夜之間,他看見神光照耀居室,明亮如同白晝一般。隨後便與喬君一同前往郃陽,以乞討食物來修煉德行,弘揚演繹真正的教義。
丙午年,長春從隴山來到祖庭,先生再次前往其座下,參訪並進獻上道之法。待到明昌辛亥年,長春東歸之時,命令先生與喬君在河東弘揚教化,於是在臨汾縣西修築了衝虛觀居住,度化門下弟子達數百人之多,建造庵觀數十個區域。
先生時而長歌,時而短詠,稍稍顯露一些玄奧的旨意,喬君責備他說:“身為道人,貴在韜光養晦、隱匿蹤跡。現今向上的真師尚在世間,隻應各自精進真道。”先生聽後謝罪,並將所詠之作焚毀。
有一天,先生命令眾人準備湯浴,並且說道:“我的世緣已盡,如今應當歸去了。”囑咐門人一些關於誌道的話語後,倏然順化而去。此時非煙非霧的奇異景象,遍布覆蓋了整個庭院屋宇,整整三日方才消散停息。士人和百姓前來瞻仰參拜,無不為之感歎稱異。最後將其安葬於衝虛觀,構築堂殿,塑造神像,以此供奉香火。
喬潛道
先生出生於平陽世家,族姓喬,名潛道,自號衝虛子。其性情沉靜內斂,向來對玄虛之道充滿熱忱。大定壬辰年,當時先生正值三十六歲,與同鄉李衝道一同遊曆終南山,虔誠拜謁丹陽宗師,一心請求傳授全真教法。
他們居住在劉蔣祖庭,每日砍柴挑水,盡心竭力為道眾服務。其間艱辛備嚐,卻絲毫不敢懈怠。有一日,丹陽宗師授予先生玄奧旨意,並且贈予他兩首詩,其詩雲:
“樂天知命不愁窮,懷玉身心眾莫同。烹煉神丹憑匠手,須教鼎內雪霜紅。”
“道中玄妙與誰窮,撞著知音語話同。守黑不教心上黑,丹紅勝似麵顏紅。”
先生既已獲得道訓,便與誌同道合的李君相互切磋砥礪,勤修苦煉道業長達十餘年,因而能夠各自參透玄奧之理。壬寅年,丹陽宗師東歸,先生與李君一同遊曆郃水(注:郃水,在今陝西省合陽縣),依靠乞食度日。不久,劉戶部好謙對眾人說道:“昔日列子在鄭圃居住四十年,人們不知他身懷大道。大抵那些心懷大道、秉持高德之士,如同善於經商的人深藏其珍貴貨品,唯恐被他人知曉。我觀喬李二位仙人,便是此類人物啊!”縣裏之人聽聞此言,對他們日益敬仰,特意在故城的東北角落,修築太清觀來侍奉他們。
丙午年,長春宗師在祖庭宣講教法,二位先生徑直來到座下,每日親身聆聽教誨。長春宗師觀察他們的修行與安住之態,忽然對眾人說道:“喬李二公在修道之路上勤奮不輟,真是我門派中的通達之人。”自此,他們的道之聲譽日益高漲。明昌辛亥年,承蒙長春宗師之命,一同在河東弘揚教化,在臨汾修築衝虛觀居住。泰和壬戌年,再度來到郃水,隱居清修,接引眾人。
貞佑丁醜年春三月,一日,先生與士人王可大閑坐時,忽然說道:“我冒昧稍有勞煩於您,希望您能相助一件長袍,以作我出行之用。”沒過幾日,先生毫無疾病之兆,安然逝去,享年八十一歲。王可大前來吊唁,方才知曉索要長袍實則是為了棺材之用。當時,門人李道隱居住在其他地方,有一天,先生竟突然出現在他家門前,秘密給予教誨,臨別之時又說道:“明日你可來一趟,我還有別的囑托。”次日,李道隱行至中途,遇到有人前來報信說先生昨日已經羽化登仙了,這才明白前來之人乃是先生身外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