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圓明真人傳(1 / 2)

圓明真人,姓高,諱道寬,字裕之,出身於應州懷仁縣的名門望族。他天生形貌魁梧偉岸,胸懷寬廣,氣質超凡脫俗。明昌乙卯年七月十九日,他降臨世間。自幼,他便與尋常孩童不同,不熱衷於嬉戲玩耍。隨著年齡增長,他開始研讀經史,對其中的大義有著深刻的領悟。其性喜淡雅,內心時常湧起超脫塵世、歸隱山林的念頭。然而,因雙親尚在,他隻能將這份誌向深埋心底。

大安年間,戰火紛飛,雲州、應州首當其衝。為避戰亂,他毅然攜家眷遷至長安,隱姓埋名,成為一名處理文書事務的小吏。在此期間,他的父母相繼離世,他依照禮儀,妥善地辦理了喪事。

一日夜晚,他於庭院中露天靜坐。將至夜半,忽然天空大放光明,亮如白晝。他抬頭仰望西北方向,隻見天門大開,在那紅霞翠靄之間,瓊林、琪樹、寶殿、瑤台等仙境景象盡收眼底,片刻之後,天門又緩緩閉合。經此奇異景象,他求道之心愈發熾熱。興定辛巳年,聽聞章台街蓬萊庵的全真安君德高望重、深悟大道,他毅然舍棄家業,拜入安君門下,執弟子之禮。安君見他果敢堅毅,便教導他以克製剛強、消除欲望、修心養性作為修身的根本。他謹遵教誨,身著粗衣,食用粗糧,潛心鑽研道義,追求真理,雖生活清苦,卻安然自得。

正大改元,他前往汴梁,依傍丹陽觀的衝虛李君,深入研習更高層次的道家學說。衝虛李君讓他從事各種雜務,以積累福德。他毫無怨言,親自操持炊事、汲水等勞作,數年如一日,從未懈怠。衝虛李君見他勤勉,便傳授給他道家的要旨。丙戌年,金主派遣使者前往鳳翔征召洞真於君,同時命李衝虛挑選一名嚴謹精勤的道人作為副手同行。衝虛李君將他喚至麵前說道:“你我師徒相逢,實乃冥冥之中的緣分。洞真,乃我方外摯友,往昔曾獲丹陽、長春二位師真的認可,是玄門的一代宗師。如今聖上征召,你可與之同往。或許日後能振興我道門、成就你大業之人,便是洞真。你務必敬重!”他領命而行。洞真於君抵達汴梁後,奉命提點中太一宮。他在洞真座下,朝夕請教,於道德性命之學的造詣日益精深。癸巳年,汴京淪陷,他北渡黃河,來到燕都,不久後棲居於德興的龍陽觀,於此修身養性,似有終此一生之意。戊戌年春,洞真於君被召回燕地,他跟隨洞真,師從演教白霫。

庚子年冬,他隨洞真入關,致力於興複終南祖庭。當時正值籌備祖師會葬之事,他四處奔走,多方勸導,為葬禮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極大的助力。戊申年,洞真於君賜予他圓明子的道號,並任命他為重陽萬壽宮知事,同時提點甘河遇仙宮。洞真於君告誡他:“眾人隻知枯坐冥想為修道進益之功,卻不知上等悟道之人,能圓通定慧,兼修體用;於動中求靜,雖處紛擾而心寧;無為而為,無事而事,和光同塵,此乃老子的微妙旨意。如今玄門教化興盛,你當秉持此理,隨緣扶教,濟世度人,以此作為登真達道的根基,日後你必將肩負教門重任。事務雖繁雜,切勿畏懼,此皆為磨礪你,助你成就大業。”他叩頭跪拜,恭敬回道:“仙真妙旨,非凡俗所能聽聞,今日承蒙教誨,定當謹遵。”自此,他以勤儉修身,以寬厚待人。不出數年,無論道內道外之人,皆對他心悅誠服。有識之士無不讚歎,皆稱洞真於君有識人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