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四方來受教者絡繹不絕,不可勝計。先生俱令各立方所,誘掖後進,使得全真教法在這片土地上得以廣泛傳播。
元光末,尚書左丞張公信甫出鎮豳郡。此人素忌先生之名,心懷猜疑,徑來玉峰叩其所修。先生毫無畏懼,坦然相告,以道德性命之理感化於他。張公信甫聞後,大喜其誠,出而語人曰:“周全陽,有道者也。”翌日設齋,仍贈袍履,時遣人候問起居。
先生亦常往來寓居長安之漢高祖廟,統軍完顏公對其待以師禮,敬重有加。
正大戊子,先生複還豳地。十月十有七日,先生命眾作齋,召嗣法門人圓明子李誌源,鄭重地囑咐道:“終南南時村,祖師開化煉真之地,吾欲修建以彰仙跡,奈世態如此,不可強為也。他日升平之後,汝輩當勉力以成吾誌!”言訖,令侍者焚香,命眾誦《清靜經》,先生危坐澄聽。甫竟三過,先生枕左肱而逝,享年八十有四,葬於玉峰庵側。
士人王才卿,與先生為莫逆之交。當時,他仕於慶陽,正逢天兵圍城,局勢萬分危急。忽一日,王才卿夢先生飄然而來,說道:“吾今特來與公相別,軒冕儻寄,不堪久戀。此身一失,再得實難。”說罷,珍重而去。未幾,圍城之困得解,王才卿四處訪人,方才得知先生入夢告別之日,正是其返真之辰。王才卿感慨萬千,遂解印綬,黜妻子,一心樂道,終其一生。
先承安戊午歲東,東魯鄆城縣洞虛子張誌淵者,曾兩次夢到神人持白刃叱之曰:“爾年將盡,胡為不參師學道,以免速死耶?”夢醒之後,張誌淵心神恍惚,遂至郭西郊行。
俄而,隻見一道者,麻衣草履,軀幹魁偉,自西而來,就張誌淵言道:“汝有宿緣,故來相接。”隨即於路左,傳授修真密旨,並以麻條相贈,且叮囑道:“敬之哉,無忘吾訓。三十年後,當有吾門人來此與汝相會,是時汝得與師真結大緣矣。”張誌淵忙問其姓名,答曰:“吾關中周全陽也。”言畢,瞬間消失不見。張誌淵自此易衣入道,後來於濟州創白雲觀,廣收弟子數百人,於齊魯之間皆立庵觀。
壬辰年,六軍下河南,李圓明挈眾北渡,於東阿縣築棲真觀居之。張洞虛聞之,前往拜謁,並告知其往日遇師之故。李圓明取出先生畫像示之,張洞虛焚香致拜曰:“此正吾曩者所遇師也。”自此,以李圓明為道兄。
乙未年,關中撫定,圓明追念先生遺命,率法屬百眾西歸,於南時創成道宮。張洞虛屢次輦金幣以資其用,不十載,宮觀雄偉壯麗,庨豁可觀。
辛醜春,清和真人命門人捧先生遺蛻葬於劉蔣之仙蛻園。壬子年,掌教真常李君奉朝命追贈“全陽廣德弘化真人”號。
先生一生,以道為心,以善為本,其事跡傳頌千古,激勵著無數後人追尋大道,踐行正道。他的精神如明燈,照亮了人們前行的道路,指引著眾生走向解脫與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