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姓周,名全道,世為古豳之巨室,生於皇統乙醜歲十二月二十二日。那古豳之地,山清水秀,鍾靈毓秀,然而周家雖為當地望族,卻也曆經風雨滄桑。
先生自幼便與眾不同,沉默寡言,舉止進止竟宛如成人般穩重。其狀貌奇古,神情雅澹,仿若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在他幼年時,父親便早早離世,家中生計頓時變得蕭索,可先生毫無怨言,竭盡全力侍奉母親,盡顯孝道。
其母忽感奇疾,遍尋名醫,嚐試百種療法,卻始終不見痊愈。眼見母親被病痛折磨,日益憔悴,先生心急如焚。最終,他毅然決定割下自己的股肉,與藥一同進獻給母親,希望能以此為母親帶來一線生機。或許是他的孝心感動了上蒼,母親的疾病竟然奇跡般地痊愈了。此事一經傳出,鄉黨皆為其孝行所感動,紛紛傳頌其美名。
時光荏苒,先生年及弱冠。裏中有人欲將自家女兒許配給他,先生卻婉言拒絕了這門親事。他心中似有更高的追求,不為世俗的婚姻所牽絆。待到母親離世之時,先生悲痛欲絕,哭泣過哀,幾乎要傷及自身性命。在那無盡的哀傷中,他長歎道:“吾嚐聞道家有言,‘一子進道,九祖登仙’,欲報罔極之恩,無逾於此!”
時逢大定癸巳歲,丹陽宗師環居終南祖庭,演全真教法。聽聞此訊,先生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心中燃起了對大道的向往。他毫不猶豫地奔赴終南祖庭,求受道要。丹陽宗師見他目光堅定,心誠誌堅,便欣然納之,將他列入弟子之列。
初入師門,先生並未受到特殊優待,反而從最基礎的雜務做起,諸如砍柴、擔水、舂米、燒飯等,皆親力親為。先生毫無怨言,恭服勤勞,數年如一日,未有絲毫懈怠。丹陽宗師暗中觀察,見其確有受道之誌,非一時衝動,一日,便召其入環室,親自傳授真誥,並賜其全陽子號。
先生既得法,更是如獲至寶,克己煉心,將所受之法踐行於日常生活之中。不論是寒冬酷暑,還是風吹雨打,他始終堅持不懈。如此又數載,合堂雲眾皆對其佩服不已,對他的踐履之實深感敬佩。
過了些時日,丹陽宗師語重心長地對先生說道:“豳近邊鄙,教化難通,汝當往居,以弘吾道。”先生聽聞,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師命,前往豳地。他在玉峰山下卜庵而居,每日頤神毓浩,潛心修行。
先生不僅自身修行刻苦,還積極演化度人。他因材施教,根據眾人根性的淺深,給予不同的啟發和教導。對於那些疲癃、殘疾、嬛獨、鰥寡而無告者,先生心懷慈悲,將他們收養於庵中,給予他們關愛和照顧。先生的善舉如春風化雨,漸漸地,鄉裏士庶對他日益敬仰,豳地之人也在他的影響下,紛紛改過遷善。
每逢清明,先生必親自前往終南祖庭奠祭,從未間斷,此習慣年以為常。貞佑年間,羌人攻陷豳地,先生不幸落入敵手。盡管被俘縶,遭受種種磨難,但他精進道業之心,卻絲毫未曾動搖。羌人見其在困境中仍能堅守信念,知其為異人,心生敬佩,遂將其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