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劉通微(2 / 2)

庚寅年的春天,丘處機、劉處玄、譚處端、馬鈺四位尊師西來。劉通微與他們相逢,彼此相得甚歡,仿若知音重逢。眾人齊心協力,一同修葺劉蔣庵,於此居住下來。不久之後,四位尊師前往汴梁,歸來時背負著祖師的仙蛻,將其歸葬於庵側。劉通微心懷對祖師的崇敬與感恩,在墓旁結廬而居,守墓三年。這三年間,他的心境愈發澄澈,於道的領悟也更加深刻。他北遊嵐、管之地,對內精心研修道妙之理,對外則隨緣應世,廣結善緣。一時間,前來向他摳衣請教的人絡繹不絕,每日皆有眾多求道者慕名而來,席座從無虛設。在眾人的敬仰與追隨之下,他開始立觀度人,將道家玄風在西山之地大力弘揚開來。他的嘉聲如同春風拂過大地,漸漸遠播四方,甚至傳入了皇都,引起了朝廷的關注。

明昌初年,金章宗完顏璟聽聞他的聲名,將他召至闕下。在金碧輝煌的宮殿之中,章宗好奇地詢問他關於九還七返的道家秘事。劉通微卻淡然答道:“此乃山林野人所崇尚追求之事,陛下身處九五之尊位,為四海生民之主,當以治國理政、造福百姓為要,不必將心思留意於此等道家修煉之術。”繼而,他以黃老清靜無為的修身治國要義應對,其言辭懇切,道理深邃。章宗聽後,心中大悅,敕令他居於天長觀。不久之後,又遷他至永壽道院。在這兩處道觀之中,劉通微開堂演道,他的講解深入淺出,將道家玄理闡釋得淋漓盡致。前來請教的三教九流之人眾多,常常將道觀門外圍得水泄不通。然而,沒過多久,他便得旨還山。臨行之前,章宗賜下禦書,以表對他的恩寵與敬重,那禦書之上的墨香,仿佛也在訴說著他在宮廷中傳揚道義的輝煌過往。

此後,劉通微如閑雲野鶴般翱翔於齊魯大地之間。當他行至捸州商河縣聶家莊時,望著這片寧靜祥和的土地,心中忽有所感,對門人說道:“此乃吾歸休之所也。”於是,他著手修葺廬舍,於此定居下來。在這片最後的棲息之地,他依舊秉持著對道的虔誠。一日,他焚香禮拜神聖,召集眾弟子,以莊重而又溫和的語氣囑咐他們修真之要訣。言罷,他仿若聽到了來自仙界的召喚,說道:“師真有閬風之召,吾當歸矣。”語畢,溘然長逝,那一日正是承安元年二月十五日貞元節。他雖已離去,但他平生所作詩詞,被整理成《全道集》流傳於世,而他仙化之所,如今也已大建朝元宮,成為後人緬懷、敬仰他的聖地。他的一生,如同一顆璀璨的星辰,在道家曆史的長河中閃耀著獨特而永恒的光芒,其對道的追求、對世的教化,永遠值得後人銘記與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