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八月,長春丘君得旨返還終南。在那秋冬交替之際,他於山陽淮洛之間徘徊往來,或與同道交流切磋,或於山水之間感悟自然之道。次年春二月,他踏上西歸之路。當行至鄠郊秦渡鎮時,當地的道眾聽聞長春真人到來,紛紛前來懇請他留下小住幾日。而令人驚奇的是,在丘處機到來前十日左右,靈陽真人身體康健如常,卻突然開始絕粒不食。眾人見狀,心中憂慮萬分,紛紛上前詢問緣由。靈陽真人卻隻是淡然一笑,說道:“你們無需為我擔憂,我隻是在等待喪主的歸來罷了。”言罷,便即刻派人催促長春丘君速速歸來。
長春丘君接到消息後,心急如焚,日夜兼程趕回。當他踏入靈陽真人的居所,拜倒在榻前時,靈陽真人麵露欣慰之色,隨即賜予他墨寶。長春丘君聰慧過人,當下便領悟了真人的旨意,趕忙命工匠打造棺木。然而,時光匆匆,未等棺木製成,靈陽真人便已安然順化,那一日,正是三月初一日。長春丘君懷著悲痛與崇敬之心,以最為隆重的禮儀將靈陽真人安葬於庵側的仙塋之中,並敬諡其為“靈陽輝耀演化真人”。
靈陽真人的一生,如同一幅淡雅而深邃的畫卷,在終南山的曆史長河中徐徐展開。他的聰慧、他的悟道、他與重陽祖師等人的深厚情誼、他對丘處機的殷切期望與囑托,以及他那超脫塵世的生死觀,都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道家的修行之路,也為後世之人留下了無盡的敬仰與思索。他以自己的一生,詮釋了道家的無為、自然與慈悲,成為了玄門之中一座令人仰止的豐碑,永遠屹立在人們的心間,供後人緬懷、追思與學習。
在那之後的歲月裏,每逢春秋祭祀之時,總有眾多的道徒與信眾來到靈陽真人的墓前。他們獻上鮮花與祭品,在嫋嫋的香煙中,追思真人的功績與品德。年輕的道徒們圍坐在墓旁,聆聽著前輩們講述靈陽真人的故事,那一個個生動的情節,仿佛將他們帶入了那個遙遠而神秘的時代。他們聽聞真人如何在山水之間頓悟大道,如何與重陽祖師等人共研鉛汞龍虎之學,如何在麵對生死時的坦然與超脫,心中無不湧起對道家玄理的深深向往與敬畏之情。
而在平日裏,靈陽真人的事跡也在終南山的道觀與民間口口相傳。有那山中的采藥老者,會在雲霧繚繞的山徑上,對身旁的年輕後生講述真人的仁慈與智慧。他說,曾有一年,山中遭遇大旱,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們饑寒交迫。靈陽真人見狀,便施展道家法術,祈來甘霖,拯救了一方百姓。又有那遭遇病痛折磨的村民,在絕望之際,前往真人曾經的居所祈求庇佑。據說,在那靜謐的夜晚,他夢到真人降臨,賜予他靈方妙藥,待他醒來,病痛竟奇跡般地減輕。這些傳說,或許夾雜著百姓們對真人的美好祈願與想象,但也從側麵反映出靈陽真人在人們心中的神聖地位。
隨著時光的流轉,終南山的道觀也經曆了興衰變遷。然而,靈陽真人的精神卻始終如一地傳承著。在道觀的經堂之中,道士們誦讀著經典,其中不乏靈陽真人曾經對道學的感悟與闡釋。他們在修行打坐之時,也常常以靈陽真人為榜樣,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超脫,努力踐行道家的教義。而在民間,靈陽真人的故事也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文化符號,代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對道德高尚之人的尊崇。
歲月悠悠,千百年後的今天,當人們再次踏入終南山這片充滿神秘與靈氣的土地時,依然能夠感受到靈陽真人曾經留下的精神氣息。那青山綠水之間,仿佛還回蕩著他的悟道真言;那古老的道觀裏,似乎還留存著他的身影與足跡。靈陽真人,這位道隱終南的高道,以其獨特的魅力與深遠的影響力,穿越了曆史的長河,成為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一顆耀眼的明珠,永遠散發著人的光輝,吸引著後人去探尋、去領悟那深邃而神秘的道家文化內涵。